赵对澄
【注释】 孝陵: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位于南京钟山之南。建于洪武三十一年(1398)十月,历时三年完成。陵园面积约70万平方米。 风云气尽夕阳残:风云气,指皇权;夕阳残,指日薄西山之势。此句是说,明朝已到了日薄西山、风雨飘摇之际,而其皇权则依然如故,威风不减当年。 宫殿苍凉异代看:宫殿,指明孝陵。苍凉,形容陵寝荒凉冷落。此句是说,昔日的宫殿如今已是破败不堪,与后世相比,更是荒凉冷清。
【注释】 过儿丘:指山中村落。荷锸(chā):扛着锄头去开垦土地。锄经:耕治田土,使土地肥沃。迹已荒:耕种的痕迹已经消失。古风:指当地的民俗风情。遗俗重书香:重视读书的风气。三家店:旧时客店里供客人休息的地方。七世堂:旧时家族宗谱上记载祖宗辈次的祠堂。笑余同塞雁:指作者自己像塞上的大雁一样,在异乡飘泊。 【赏析】 这首诗是写一位游子在异地他乡思乡之情。开头三句“荷锸村村遍,锄经迹已荒”
【赏析】 这首诗作于元丰七年(1084年),是王安石晚年贬谪江宁(今江苏南京市)时所作。此诗首二句写晓发宿迁,宿于茅店,听到鸡声入梦,因霜寒而梦不成。“霜栖白草秋无色”,霜冷草枯,白茫茫一片,秋天的景色已失去本来面目。“沙走黄河夜有声”,“夜有声”即指黄河在夜里奔流发出声响。“雨雪关山双鬓短,风涛宦海一身轻”,这两句写他身处关山险阻之地,身在宦海浮沉之中,两鬓苍苍,心如止水
茅店闻鸡梦不成,起寻残月独长征。 霜栖白草秋无色,沙走黄河夜有声。 雨雪关山双鬓短,风涛宦海一身轻。 来时记过新丰市,酌尽醇醪气未平
荷锸村村遍,锄经迹已荒。 古风谈父老,遗俗重书香。 客梦三家店,诗寻七世堂。 笑余同塞雁,去住总他乡。
赵对澄是清代诗人。 赵对澄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人,也是清代诗坛不容忽视的一员。他的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也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到的艺术见解。了解这些作品及其创作背景,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清代诗歌的发展脉络,从而更好地欣赏和传承中华古典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