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锸村村遍,锄经迹已荒。
古风谈父老,遗俗重书香。
客梦三家店,诗寻七世堂。
笑余同塞雁,去住总他乡。
过儿丘集
介绍
《过儿丘集》是清代文学家赵对澄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过儿丘集》作为赵对澄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风貌和文人的生活情趣。
从创作背景来看,赵对澄,字子徵,号野航,合肥人,是一位举人,官至广德学正。他的创作往往深受其个人经历和时代背景的影响,而《过儿丘集》的创作也不例外。该诗作的创作时间虽不明确,但可以推测它是在赵对澄任学正期间或之后完成的。这一时期的清朝中后期,文风多变且多元,诗歌创作亦随之呈现出丰富的多样性。赵对澄的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孕育而成。
从诗歌内容上看,《过儿丘集》通过一系列生动的画面和形象,展现了作者对故乡、家族、传统以及人生旅途的感慨与思索。“荷锸村村遍,锄经迹已荒”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田园生活的怀念及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关注。诗中提到的“古风谈父老”,可能是指通过与村里老人的交流,来了解和传承家乡的历史和文化。同时,“遗俗重书香”则体现了赵对澄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和推崇。此外,通过对“三家店”“七世堂”等地点的描绘,诗人似乎在寻找一种精神寄托,表达了他对漂泊不定生活状态的无奈以及对归宿感的渴望。
《过儿丘集》的语言精炼优美,用字考究,体现了赵对澄作为一位文人学者的文学修养。诗中的意象丰富,既有自然的景致,也有人性的抒发,使得整首诗歌具有了较强的艺术感染力。例如,“笑余同塞雁,去住总他乡”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外漂泊时的心情,既有对家乡的思念,也有对现实无奈的感慨。这种情感的表达既深刻又细腻,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从文化价值的角度来看,《过儿丘集》不仅是赵对澄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一部能够反映特定历史时期社会风貌和人们精神世界的作品。在当今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重新审视这些经典文学作品的价值,对于我们理解过去、思考现在、预见未来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这些作品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历史的脉络,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并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过儿丘集》不仅是赵对澄个人的文学成就,也是清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文化内涵,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通过深入研究和欣赏《过儿丘集》,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到面对现代社会挑战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