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子别未久,荒芦吹晚花。
布帆下寒浦,客鬓惜苍华。
闲佩横磨剑,愁听清夜笳。
时危勤远略,无事怅天涯。
崇鹤山自袁浦来索饷三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崇鹤山自袁浦来索饷三首是清代诗人蒋春霖创作的。这首诗作不仅在文学价值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状况和人民的生活状态。
从诗的结构和内容上看,蒋春霖的《崇鹤山自袁浦来索饷三首 其一》以简洁有力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感以及对其处境的同情。诗中“布帆下寒浦”一句描绘了一幅远行客人的孤独画面,而“闲佩横磨剑,愁听清夜笳”则透露出作者内心的忧思与不安。这种通过具体场景描写内心情感的方式,体现了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从文学流派来看,这首诗属于近体诗。近体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形式规范严谨,韵律和谐,对后世的诗词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蒋春霖的创作实践充分展示了近体诗在表达技巧上的多样性,以及对传统艺术形式的继承与发扬。
从历史背景来看,这首诗反映了清代中叶的社会现实。当时,中国处于封建社会的晚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发,民生困苦。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文人的作品往往带有浓厚的时代色彩和深刻的社会意义。蒋春霖的《崇鹤山自袁浦来索饷三首》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它不仅展现了作者个人的情感世界,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某些侧面。
蒋春霖的《崇鹤山自袁浦来索饷三首 其一》不仅是一首情感丰富、艺术精湛的诗歌,也是研究清代社会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当时的社会风貌以及文人的思想情感,从而更全面地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