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县民椎鲁,穷荒贼弃捐。
不闻卑湿地,犹有羡馀钱。
上户收荍种,商人卖苇田。
小东诗不赋,知有大夫贤。

崇鹤山自袁浦来索饷三首

异县民椎鲁,穷荒贼弃捐。

不闻卑湿地,犹有羡馀钱。

上户收荍种,商人卖苇田。

小东诗不赋,知有大夫贤。

注释与赏析:

崇鹤山:位于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因唐代诗人杜甫曾在此隐居而得名。袁浦:即袁州(今江西省宜春市),地处赣西,是古代的重要交通枢纽之一。三首:指这首诗共三首。

异县民椎鲁,穷荒贼弃捐。

异县民:指来自其他县的贫苦百姓。椎鲁:形容粗拙、笨拙。穷荒:荒凉的地方。贼:指盗贼。弃捐:丢弃、抛弃。

不闻卑湿地,犹有羡馀钱。

不闻:不提及。卑湿地:指地势低洼、潮湿的土地。犹有:仍有。羡馀钱:指多余的钱财。

上户收荍种,商人卖苇田。

上户:指富裕人家。荍种:一种农作物。商人:指商人。苇田:芦苇田。

小东诗不赋,知有大夫贤。

小东:指当地的一位文人或诗人。诗不赋:指不吟诵诗歌。知有:知道、明白。大夫贤:指这位大夫很有德才。

整首诗通过描绘崇鹤山的自然环境和当地人民的生活状况,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感情和对当地人民的关心。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现实问题,如贫困、贫穷、盗贼等。然而,在诗人的笔下,这些负面现象都被巧妙地转化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对高尚品质的赞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