凄凉犯夜泊万福桥

平芜黯淡,连鸦阵、危滩时响风叶。夜潮乍起芦根,浪浦估帆催歇。深杯倦泼。听风激、哀笳乱咽。正遥空、寒星数点,旗影动残雪。
谁念荒江外,铁甲生寒,泪花冰结。枕戈梦短,坏云堆、饿鸱啼绝。醉倚貂裘,问知否、霜袍冻裂。但平沙万幕,寂寂拥夜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凄凉犯·夜泊万福桥》是清朝诗人蒋春霖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以其精湛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成为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下面将对其作品进行详细介绍:

  1. 创作背景:蒋春霖,字鹿潭,江苏江阴人。其父尊典,官荆门州。春霖随父之任,登黄鹤楼赋诗,一时有“乳虎”之目。后因家道中落,弃举业,任两淮盐官。不久去职。据《清史稿》记载:“春霖为纳兰性德、项鸿祚并称,所作《水云楼词》以身遭咸丰年间兵事(太平天国运动及第二次鸦片战争),特多感伤。”这首《凄凉犯·夜泊万福桥》的创作背景很可能与这段经历有关。

  2. 诗词原文
    平芜黯淡连鸦阵,危滩时响风叶。夜潮乍起芦根,浪浦估帆催歇。

  3. 词作鉴赏

  • 意境营造:此词通过描绘夜晚泊船万福桥的宁静夜景,以及潮水涌动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孤寂而深沉的意境。词中的“平芜黯淡”、“连鸦阵”、“危滩时响风叶”等意象,都生动地勾勒出一幅寂静而又动态的画面。
  • 情感表达:蒋春霖通过细腻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以及对世事变迁的无奈感慨。尤其是结尾处的“夜潮乍起芦根,浪浦估帆催歇”,更是流露出作者在动荡时代中的彷徨无助。
  1. 艺术特色
  • 音律和谐:《凄凉犯·夜泊万福桥》的曲调悠扬,韵律优美,与词中的意境相得益彰,展现了词人高超的艺术造诣。
  • 意象运用:词中大量运用意象,如“平芜黯淡”、“连鸦阵”、“危滩时响风叶”等,这些意象不仅增加了诗词的审美价值,也深刻反映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 语言精炼:蒋春霖在《凄凉犯·夜泊万福桥》中的语言简洁而富有力度,每个词句都经过精心雕琢,使得整首词既有深度又不失美感。
  1. 历史地位
  • 文学价值:作为清朝诗人的作品,《凄凉犯·夜泊万福桥》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情感内涵,在中国古典诗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影响传承:此词不仅在当时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后世也多次被引用和传颂,成为中国诗词宝库中的瑰宝。

《凄凉犯·夜泊万福桥》不仅是蒋春霖个人艺术才华的体现,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珍珠。通过对这首词的分析可以看出,蒋春霖不仅仅是一位擅长写词的诗人,更是一位深具思想内涵、情感真挚的文学家。他的诗词作品不仅在形式上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更在内容上展现了深刻的人文关怀和对社会现实的敏锐观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