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衫湿话平山旧游

当时淮水西边月,曾照玉钩斜。游船多处,年年风雨,开尽桃花。
夕阳一醉,楼空失燕,树晚栖鸦。三生杜牧,扬州梦觉,依旧天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青衫湿·话平山旧游》是清代著名诗人蒋春霖的一首词作,创作于清朝同治七年冬访友途中,后因家道中落,弃举业,任两淮盐官,并不久去职,移居扬州东台,最终自沉于吴江垂虹桥。这首诗通过描绘淮水之畔月夜、桃花盛开的景象以及夕阳下的楼空失燕等细节,表达了对往昔繁华岁月的回忆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下是关于此诗的相关介绍:

  1. 创作背景:蒋春霖在清同治年间经历了从辉煌到落魄的转变,其创作此词时正处于人生的低谷期。当时淮水之畔的月色与玉钩斜映,游船穿梭,年年风雨,桃花盛开,但一切似乎都显得如此遥不可及。他的心境如同夕阳下的一醉,楼空失燕子,晚树栖鸦一般,充满了落寞与哀愁。
  2. 艺术手法:《青衫湿·话平山旧游》采用了大量的意象和隐喻,如“三生杜牧”暗示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而“依旧天涯”则反映了诗人对现实无奈的感慨。蒋春霖巧妙地使用了对比和象征,将个人的情感与历史背景结合,使得这首词具有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
  3. 文学地位:蒋春霖作为清代诗人,其词作在当时就已经受到广泛关注。他的作品不仅体现了清代文人的审美趣味,而且展现了他们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尤其是他的《水云楼词》,更是以其深邃的思想和精湛的艺术技巧,成为后世研究的宝贵资料。
  4. 影响传承:《青衫湿·话平山旧游》在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是蒋春霖个人创作的高峰,也是清代诗词的一个重要代表。这首词的流传和研究,不仅丰富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宝库,也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5. 文化意义:《青衫湿·话平山旧游》不仅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承载着清代的文化记忆,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个人情感。通过对这首词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从而深入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青衫湿·话平山旧游》不仅是蒋春霖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清代文人生活状态和审美情趣的集中体现。它的艺术成就和文化价值,使其成为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值得后人深入研究和传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