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 · 赠顾莺

病馀十日羞鸾镜,刚近瑶钗。小玉偏来。报道辛夷懒未开。
锈窗却顾双溪□,红沁霞腮。芳思难猜。帘隙东风晕酒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采桑子·赠顾莺》是清代诗人蒋春霖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手法,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细腻描绘。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蒋春霖,字鹿山,号碧城,江苏太仓人,清代诗人、文学家。他的诗词风格清新淡雅,深受时人喜爱。
  1. 诗歌原文与翻译
  • 原文
    病馀十日羞鸾镜,刚近瑶钗。小玉偏来。报道辛夷懒未开。
    锈窗却顾双溪,红沁霞腮。芳思难猜。帘隙东风晕酒怀。
  • 译文:病后十日我羞见那华丽的梳妆镜子,刚靠近那装饰着珍珠的发簪。消息传来小玉已经来了,但辛夷的花还未开放。我锈窗前却望着双溪,脸颊染上红色如同霞光。心中芳华难测,只能借助帘隙间吹来的微风,让我在沉醉中解忧。
  1. 诗歌赏析
  • 艺术特色:蒋春霖的《采桑子·赠顾莺》在艺术上具有鲜明的个性。其语言清新脱俗,情感真挚动人,善于运用自然景物作为隐喻来表达复杂的情感。
  • 情感表达:诗中通过描写主人公对友人的思念以及自己的心情变化,表达了一种深深的友情和淡淡的哀愁。特别是“病余十日羞鸾镜,刚近瑶钗。小玉偏来”一句,生动地描绘了主人公因病后的心境和外貌的变化。
  • 意象运用:诗中的“病余”、“瑶钗”、“小玉”等意象,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意境美,也深化了诗歌的主题,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背后的情感和故事背景。
  1. 艺术影响
  • 文学地位:《采桑子·赠顾莺》在清代诗词中占有一席之地,被后人多次引用和传颂,体现了其在文学史上的价值和意义。
  • 后世评价:许多学者和文学爱好者对这首诗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它不仅在艺术上有着独特的魅力,也在情感表达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采桑子·赠顾莺》不仅是蒋春霖个人创作才华的体现,更是清代诗词文化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和深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