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十三日饶州寓斋夜坐

切切哀蛩共寓斋,丽谯风顺肃平街。
卷帘始觉露华冷,灭烛方知月色佳。
城曲风帆依树落,潮通鱼箔带沙排。
眼前一事堪诗料,榴火当秋尚满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九月十三日饶州寓斋夜坐》是清代诗人管棆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不仅体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美景的敏锐观察,也反映了他们通过诗歌表达情感和意境的能力。下面将对这首诗及其创作背景、主题思想进行介绍:

  1. 作者介绍
  • 管棆(1670—1732),字宪之,号东山,江苏无锡人,清朝诗人,官至礼部主事。他的诗作风格清新,善于捕捉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态之间的微妙联系,尤其擅长写景抒情,其作品多表现了对生活细节的深刻洞察和对自然美的热爱。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九月十三日饶州寓斋夜坐》的原文如下:
    切切哀蛩共寓斋,丽谯风顺肃平街。
    卷帘始觉露华冷,灭烛方知月色佳。
    城曲风帆依树落,潮通鱼箔带沙排。
    眼前一事堪诗料,榴火当秋尚满阶。
  • 译文:
    蟋蟀声声悲切地回荡在书房里,夜晚的风顺着丽谯的方向吹,把肃平街上的一切都变得安静而有序。我拉上窗帘,才感觉到窗外的露水清凉如水;我点上蜡烛,才发现月光是如此明亮和美好。街道两旁,帆船静静地依傍着树木,潮水拍打着沙滩发出轻微的声响。眼前这一片宁静的景象,让我想到许多适合写诗的东西,特别是那些在秋天仍然旺盛生长的植物——石榴。
  1. 诗歌赏析
  •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典型的夜晚环境,诗人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将寂静的书房、自然的风声、月光以及周围的景物都生动地呈现了出来。这种描写不仅仅让人感受到一种视觉上的美感,更触动了人们对宁静夜晚的感受和联想。
  • 诗人通过对夜晚环境的描绘,传达了一种静谧、平和的氛围。在这样一个夜晚,诗人的内心世界可能也显得异常平静,他通过写作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使得整个场景更加具有诗意和感染力。
  1. 历史意义和社会价值
  • 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研究清代文学和社会生活的重要资料。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和人们的生活状态,还展示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才能。

《九月十三日饶州寓斋夜坐》是管棆以简洁而深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夜晚。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对内心世界的抒发。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追求,同时也可以感受到诗歌作为文化载体的独特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