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棆
【注释】: ①蛮中作:指在边远之地所作的诗。蛮:指边远地区。②驿(yì):古代驿站,供官员、旅客休息的处所。③草堂:诗人的草屋。④荒外:荒凉的地方。⑤儋耳:今广东雷州半岛一带,古属交趾郡,故称“儋耳”。⑥龙场:贵州修文县的一个地名,是当时贬谪之地。⑦自有人:自有其人。 【赏析】: 这是一首边塞诗,写一位从繁华到荒僻边陲的士子,在艰苦的生活环境里,仍保持高洁的志节,不向权贵屈服的高尚情怀
诗句释义与翻译 舟行值雨 - 前山槎丫如转磨:形容前山的山形曲折蜿蜒,像转动的磨盘。"槎丫"意为树木交错的样子。 - 后山偃蹇还伏卧:后山地势起伏,如同伏卧着一般。 - 须臾四山云气生,云阴全仗天公作:不久,四周的山峰上云雾缭绕,这种景象完全是大自然的力量。 - 萧萧入水纹渐多,飒飒打篷声愈大:随着雨水的落下,水面上泛起涟漪,声音越来越大。 - 蜻蜓舟中小于叶,缩脚挛腰但跛坐:雨中的船内
荒斋 墙东有隙地,荆菅瓦砾积。 俯首荷耰锄,得此五弓辟。 南邻有丽春,纷纷间朱白。 乞分五色种,剪缕比纨帛。 初日照殷红,残霞映浮碧。 闲时列酒茗,坐卧兼枕席。 遂可忘穷年,岂止破萧摵。 三更持烛游,早起独吟惜。 今年姑小试,纷然满篱格。 来春扩西偏,烂漫补墙缺。 回想今春花,吟诗又陈迹。 注释: 1. 荒斋 - 荒芜的住所或书房 2. 墙东有隙地,荆菅瓦砾积 - 墙角处有一块空地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思路,概括并串联成完整的答案。 “山中多夜雨,滴沥鸣空庭。”首联写自己独处山中,在夜晚听到窗外的雨声,感到心旷神怡、惬意。 “晓来矫首看,四山晕螺青。”颔联写天刚刚亮的时候,我抬头看向窗外,只见四山如螺壳上的青色花纹一样,层层叠叠,迷蒙入幻。 “爱我菜甲长,小摘余芳馨
冬夜寄怀钱亮工 江皋朔风起天末,落叶街南积盈尺。 此时客子正卧寒,村头沽酒相邀欢。 持杯欲饮不遽饮,剪烛西窗有余影。 忆昔五年来南州,望远日日登危楼。 双峰翠角最清绝,远岫绾髻湖光流。 江山乱后还姣好,碑碣仆地青苔浮。 因思长卿不可作,只有怀古城南头。 白云朝来暮还宿,此间幽隐真沧洲。 清音堂高下临渚,水声飒飒鸣寒杵。 斋头千尺琅玕鸣,树杪十丈蛟虬舞。 羁客兴酣每快意,诗成落笔走风雨。
荒斋 荒斋十笏地,独踞万峰首。 重帘留烟云,一榻在郊薮。 日长尤胜年,城小真似斗。 官舍接田家,相熟到鸡狗。 高枕看间云,结夏作禅友。 殷勤来青山,窈窕当户牖。 嵌空铺翠钿,着色杂粉黝。 崇朝倏然化,惨澹绘妍丑。 雨晴风露间,变化随所有。 谁施屏幛工,此真白描手。 译文: 荒废已久的书房占地十笏,孤零零地占据着万峰之首。 重重叠叠的帘幕留住了缭绕的云雾和飘渺的烟云
【注】爱尔依山:爱尔依,地名。张允文,名不详。 碧山堂,在济南历下。留饮:留住饮酒。 寓斋:寄居之所。 注释: 南轩北牖:指室内的南方窗子和北方窗子。 尽除:全部除去。屏障:屏风。东平室:东平王刘苍的住宅。仲蔚,字子舒,汉末人。 湿花:沾湿的花。 入幕:进入帐幕。暗翻书:暗中翻开书。 平泉:指《归园田居》中的“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这里指隐居之地,也指作者自己。 赏析:
【注释】 章门:即章安,今安徽歙县。 寒潮漠漠雨疏疏:寒潮来袭时,天气寒冷,雨水稀疏。 被酒江楼晚景初:披着酒意,登上江边的高楼,观赏傍晚的景色。 别馆敲诗离绪远:在别馆(客舍)中吟咏诗歌,以抒发离别之情。 秋帆落处是匡庐:秋天的船帆落下的地方就是匡庐山。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的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依依惜别的深情。首联写送别的时间、地点;颔颈两联写送别时的情景;颈联写别情。
译文 寒霜覆盖的江面,次第留下深浅不一的痕迹。秋天的天空里黄叶飘满江村。西风吹拂着远行的征人,夜送轻船越过白门关。 赏析 首二句写景,描绘了深秋时节的景象。"霜落"点明了季节,“寒江”写出了江水的温度和天气状况。接着用“黄叶满江村”形容了秋天的景色,黄叶象征着秋天的到来,也反映了诗人对季节变迁的感受。 接下来两句转向人物,描述了西风中归雁和远行的人。这两句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
匡庐歌 平明迎日上庐岳,春山涤翠清如濯。攀萝直上三万级,侧身蟠走如飞鹤。 云粼粼,花冥冥,划然巨灵劈千丈,泻出万派洪涛声。 耳目荡漾不能主,恍若坐我于沧瀛。沧瀛风雨不可测,中有一人不相识。 手持银管跨紫凤,授以琳琅五彩笔。回头笑指游空蒙,导余绛节双玉童。 呼吸帝坐随清风。俯视一一金芙蓉。白云如绵满空谷,乘此欲与天庭通。 把酒酹烟霞,素怀托明月。明月与时满,烟霞无时歇。 拍肩笑问洪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