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管大其四

峨峨黄金台,坦坦长安道。
冠盖既纷纷,轮蹄亦扰扰。
公卿多少年,所贵致身早。
恣睢丞相嗔,辛苦侯门扫。
枉尺虽直寻,失多补者少。
不见槿有华,朝荣夕枯槁。
主父五鼎食,其志在温饱。
坚岂移硁硁,白应全皓皓。
穷达亦偶然,荣名以为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管大其四》是一首古诗,由赵怀玉创作于唐代。这首诗主要描写了黄金台和长安道的景象,通过对比公卿的迅速升迁和侯门的辛苦扫荡,揭示了世态炎凉和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和社会不公的深刻感慨。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分析:

  1. 作者与作品背景:赵怀玉是唐代的一位诗人,他的诗作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态。《送管大其四》是一首反映世态炎凉和社会现实的诗歌,通过对管大其人物经历的描绘,展示了社会的不同阶层和人物性格的差异。

  2. 诗句原文与翻译赏析

  • 诗句原文:峨峨黄金台,坦坦长安道。冠盖既纷纷,轮蹄亦扰扰。
    翻译赏析:这里用“黄金台”比喻权贵之地,强调了权力的中心性和地位的重要性。而“长安道”则象征着通往成功的道路,充满了竞争和挑战。接着,诗人描述了权贵们的聚集以及社会的纷扰景象,体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和批判。
  • 诗句原文:公卿多少年,所贵致身早。恣睢丞相嗔,辛苦侯门扫。
    翻译赏析:“公卿多少年”,意味着在权力中心中,人们往往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而“所贵致身早”则揭示了追求高位的动机,即急于得到官职和地位。最后两句则表达了对于权贵阶层中某些人行为的描述,他们虽然拥有高官厚禄,但实际上却并不快乐,因为他们需要不断付出努力来维持自己的地位。
  • 诗句原文:枉尺虽直寻,失多补者少。不见槿有华,朝荣夕枯槁。
    翻译赏析:这里的“枉尺虽直寻”指的是人们在追求利益时,往往忽视了正直的价值,而“失多补者少”则揭示了社会中存在的不公平现象,即许多人在追求名利的过程中损失了很多,而真正得到补偿的人却很少。
  • 诗句原文:主父五鼎食,其志在温饱。坚岂移砼砼,白应全皓皓。
    翻译赏析:这里的“五鼎食”指的是古代贵族的豪华生活,而“砼砼”和“皓皓”则是形容人的性格特点,即坚持自己的原则和理想。诗人通过对这种性格的描述,表达了对那些只注重物质享受而忽视精神追求的人的批评。
  1. 主题思想与艺术特色
  •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描绘社会的现实状况,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诗人认为,无论是权贵还是平民,都面临着不同的困境和挑战,而如何面对这些困境,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和意义。
  • 艺术特色:诗歌的语言精炼而富有哲理,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表达,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和世界的独到见解。同时,诗歌的结构紧凑,层次分明,既有对现实的直接描写,也有对理想的抒发和思考,使得整首诗既具现实意义,又具有深刻的艺术价值。

《送管大其四》不仅是一首描绘社会现实的诗作,更是一部充满哲理和深度的作品。它通过生动的文字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社会和时代的深刻认识和感慨。这首诗的艺术成就和思想价值,使其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值得每一位读者去品味和深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