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怀玉
解析与翻译: 次孙渊如,指的是诗人的侄子或侄女,名字可能是“渊如”。他担任历下(今属山东)到兖州(今属山东、河南两省交界处)的官职。 衡门雪后少尘喧,有客书来正岁寒。 注释:在衡门(即简陋的居所门前)雪后,少了世俗喧嚣。有客人的信来,恰逢岁末寒冬时节。 赏析:首句描绘了诗人居所环境的宁静和岁月的变化。雪后的世界显得更加寂静,而岁末的严寒又增添了几分清冷。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寇莱公墓 一战能收河北兵,前星亦赖片言明。 大臣曾定宫中策,天子偏羞城下盟。 传读霍光心本悟,雠忘丁谓气何平。 道旁枯竹犹重活,何怪坟前宰树荣。 译文: 寇准在战场上能够成功收复河北兵,这是因为他之前曾通过一句话来安定民心。 大臣们曾经制定过宫中的决策,但皇帝却偏袒城下的和谈。 传说中霍光的心性已经领悟到了真谛,仇敌忘记丁谓的仇恨。 道旁枯萎的竹子还能重新发芽生长
我们来逐句分析这首诗的内容: 1. 由岫云寺后登山行四里至龙潭: - 这句描述了诗人从岫云寺后开始登山,并走了四里路到达了龙潭。 - “由”意为“从”,“岫云寺后”指的是山脚下的寺庙,“登山”即上山。“行四里”表示走了四里路,“至龙潭”说明目的地是龙潭。 - 关键词注释:“岫云寺”是诗中提及的一个地点,可能是作者游览过的地方;“四里”表示走了相当长的距离;“龙潭”是诗中的主要景观之一。 2.
【译文】 入秋以来一个月的雨水,使我病中的人心情萧索。 今天趁着好天气,我乘轿出南郭,来到兴善寺。 进入后看到寺院环境优美,可以寄托身心。 扶着小孩尽情眺望,果然使心胸开阔。 清幽的绿树竹荫,秋天的色彩是红黄错落。 槿花也暂时开花,而桂花还未开放。 山里的僧人情意特别厚,还约定有重阳节的聚会。 喝赵州茶,胜过吃康王的药。 顿然觉得万念俱空,肯受六根束缚吗? 何时能驱逐病魔,又能重新穿上双芒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贺所作,描述了一幅古代宫廷朝会的画卷。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和赏析: 1. 齐宫沈沈堕残月,阊阖初开九重阙。 - 解释:齐宫(指皇宫)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寂静,而宫殿的大门刚刚打开,迎接着皇帝的到来。 - 译文:齐宫的夜色沉沉,月亮已经落下,但宫殿的大门缓缓开启,迎接着新的一天的开始。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宫廷的宁静与期待。 2. 美人夜起理明妆,尽待君王向朝发。 -
【注】: 圣化接万泉,清净隔尘土。圣化寺,即万寿寺。万泉庄,在杭州西湖西南。 天风飒然来,云黑势欲雨。飒然,形容风吹声。云黑,形容云色暗沉。 长河波浪阔,绝巘松杉舞。长河,指钱塘江。绝巘,高峻的山崖。松杉,指山中之树。 已收台池胜,遂以原野补。台池,指西湖。原野,指郊野。 客懒或未从,境幽当远取。游客,指诗人自己和他人。境幽,指景色幽雅。 惟嫌文字习,面壁愧初祖。文字习,即文字禅。初祖
小楼新辟西窗雪后坐眺宅北有小楼,墙高与楼齐。偶逢阴晦日,几令晨昏迷。 其东亦峻垣,瞻眺宜于西。命工筑为窦,因方恰如圭。 明收二曜入,远可万象稽。昨宵朔风紧,飞霙遍前堤。 晓起试纵目,如向瑶台跻。屋舍互隐现,盐絮纷端倪。 林雾散复聚,炊烟扬还低。犬噤不得吠,鸟宿难为啼。 门谁闭洛阳,舟孰访剡溪。此时何以遣,赖有壶榼携。 体物命阿胡,劝釂惟鸿妻。倚窗恣啸傲,被褐失冷凄。 但求双膝容,遑计广厦栖
这是一首描写登山途中所见景色的诗。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1. 入山疑无门:进入山林,初看似乎没有入口或路径。 2. 到口势忽束:到达山口后,发现道路突然变窄或被树木等所阻挡。 3. 稍进偶夷坦:稍微前进时,遇到一些平坦的地方。 4. 徐行仍缭曲:缓慢行走时,仍然曲折蜿蜒。 5. 迟同蚁旋磨,捷异猱升木:形容行进中遇到的困难(如蚂蚁旋转的磨盘)与快速上升的猱(一种猴子)。 6.
【注释】 立夏后二日 —— 指立夏节后的第二天,即农历五月初一。 伍尧 —— 作者的朋友。 侍讲 —— 陪同皇帝或大臣学习。 招游 —— 邀请游玩。 极乐诸寺 —— 指佛教寺院。 万泉庄 —— 地名,作者的住所。 圣化寺 —— 佛教寺院名,位于京城。 小憩 —— 短暂的休息。 而归 —— 回到万泉庄。 次 —— 再次写诗。 原韵 —— 用原题(诗的题目)的韵律写新诗。 言访丹棱畔 ——
《立夏后二日伍尧侍讲招游极乐诸寺饭万泉庄复过圣化寺小憩而归即次原韵》是唐代诗人李群玉的一首诗。这首诗以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诗人的情感为主,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和艺术的独特见解。 首联“侍讲扶大雅,所集皆名人”,诗人通过侍讲的大雅和所收集的都是名人来表达自己对于文人士大夫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颔联“哺啜亦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