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化接万泉,清净隔尘土。
天风飒然来,云黑势欲雨。
长河波浪阔,绝巘松杉舞。
已收台池胜,遂以原野补。
客懒或未从,境幽当远取。
惟嫌文字习,面壁愧初祖。
【注】:
圣化接万泉,清净隔尘土。圣化寺,即万寿寺。万泉庄,在杭州西湖西南。
天风飒然来,云黑势欲雨。飒然,形容风吹声。云黑,形容云色暗沉。
长河波浪阔,绝巘松杉舞。长河,指钱塘江。绝巘,高峻的山崖。松杉,指山中之树。
已收台池胜,遂以原野补。台池,指西湖。原野,指郊野。
客懒或未从,境幽当远取。游客,指诗人自己和他人。境幽,指景色幽雅。
惟嫌文字习,面壁愧初祖。文字习,即文字禅。初祖,即禅宗初祖达摩,姓释迦氏,印度人。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逋的《题圣化寺》,描绘了圣化寺周围的美景及诗人的感受。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第一二句“圣化接万泉,清净隔尘土”描述圣化寺周围的环境。圣化寺位于杭州西湖西南,与万泉庄相邻,环境清幽,远离尘嚣。这里的泉水清澈,空气清新,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第三四句“天风飒然来,云黑势欲雨”描绘了天空的变化。突然刮起了一阵大风,使得天空变得昏暗,云层厚重,似乎要下雨了。这是自然界的一种常见现象,也是诗歌中的常用手法,通过描写天气变化,引发读者的兴趣和思考。
五六句“长河波浪阔,绝巘松杉舞”描述了钱塘江的壮美景色。长江蜿蜒曲折,波涛汹涌,江水宽广;而山上的松树和杉树则随风摇曳,如同跳舞一般。这种景象给人一种壮丽的感觉,让人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
七八句“已收台池胜,遂以原野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他已经领略了西湖和其他景点的美丽景色,但仍然觉得不够完美。于是,他决定去郊野寻找更广阔的空间,让心灵得到释放和升华。
最后两句“客懒或未从,境幽当远取”则是对前文的总结和感慨。虽然诗人可能有些懒惰或者不愿意跟随大众,但他喜欢这种寂静的环境,并愿意远离喧嚣去寻找内心的平静。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态度:不随波逐流,保持自己的独特品味和价值观。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心境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同时,也体现了作者追求内心平静和独立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