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一月雨,病客兴萧索。
今日趁新晴,肩舆出南郭。
入言兴善寺,地胜可栖托。
扶童恣眺览,果使心眼扩。
清阴竹树纷,秋色丹黄错。
槿亦暂敷荣,桂犹迟破萼。
山僧意殊厚,续有重阳约。
且吃赵州茶,胜尝康子药。
顿教万缘空,肯受六根缚。
何当驱病魔,重理双芒屩。
【译文】
入秋以来一个月的雨水,使我病中的人心情萧索。
今天趁着好天气,我乘轿出南郭,来到兴善寺。
进入后看到寺院环境优美,可以寄托身心。
扶着小孩尽情眺望,果然使心胸开阔。
清幽的绿树竹荫,秋天的色彩是红黄错落。
槿花也暂时开花,而桂花还未开放。
山里的僧人情意特别厚,还约定有重阳节的聚会。
喝赵州茶,胜过吃康王的药。
顿然觉得万念俱空,肯受六根束缚吗?
何时能驱逐病魔,又能重新穿上双芒屐。
【注释】
兴善寺:位于今北京西城区广安门内大街。
扶童:扶儿童。
康子药:指康王孙(康生)的药。唐康王孙名生。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为我国的传统节日。
双芒屐:古代的一种草制鞋。
赏析:
这首《登兴善寺》作于作者任知制诰期间,时值秋季,诗人因久病未愈,心情抑郁不乐,遂乘着秋晴日暖之际,前往郊外游览。诗以“入秋一月雨”起首,点明季节、气候和心情。接着写自己乘肩舆出郊,到南门外的兴善寺去游览的心情与所见所感,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入言兴善寺”,以下十句,写兴善寺的环境之美及游览之乐。“清阴竹树纷”,写寺院周围的竹林树木茂盛,郁郁葱葱。“秋色丹黄错”,写院内的枫叶、黄栌等植物在秋色里交相辉映,错杂斑驳,色彩绚丽多彩。“槿亦暂敷荣”,“桂犹迟破萼”,则进一步写院内花卉盛开的情景,其中既有槿花,也有桂树,都正处在含苞欲放的阶段。以上四句写景,既写出了景物的形貌特征,也写出了景物的神韵,给人以美好的艺术享受。“山僧意殊厚”,写山中的僧人对作者十分热情好客,并邀请他到重阳节那天再相聚。“且吃赵州茶”,则是说请作者品尝赵州茶,这既表明了山僧的一片盛情,又表现出作者在游览中的轻松愉快的心情。“胜尝康王药”,意思是比得上吃康王的药,这里比喻喝茶的味道更甘美。“顿教万缘空”,忽然领悟佛教的教义——万法归一,一切皆空,从而顿悟到人世间的一切烦恼都是虚幻的,不必过于执着。“肯受六根缚”,“肯”,可译为“能够”、“乐意”。六根指眼、耳、鼻、舌、身、意,佛教认为它是产生种种烦恼的根源。这里说能够不受这些烦恼的纠缠。末二句写重阳节与山僧相会,并结上文之意,表达作者对人生、世事、名利等的看法,表示要超脱世俗的纷扰。全诗语言简练自然,形象生动鲜明,富有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