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怀玉
【注释】 晓过:早晨通过。罗喉岭:在今浙江天目山北,又名罗平山。行:经过。潭柘:在今浙江桐庐县西,有瀑布。未高:没有升起。白云:指云气。围似帐:像团团的帷幕。花明乱残月:形容树影婆娑,月光被树木挡住,显得迷离不清。乱:杂乱;残月:残破的月亮。十里同一望:形容山势高峻,视野开阔。蓝舆:深青的车,这里指乘坐的轿子。陟(zhì):登。崇岭:高大的山岭。森列嶂:山峰重叠,排列如屏障。忽然:突然;青苍开
归途二十里渡浑河登石径山遇雨 回头望别了群山,西望天空碧蓝无边。 怎知道青翠的山峦还未完全消失,忽然发现它的颜色向东延伸。 巃嵷邈双阙,詄荡开九重。 林枯少栖鹘,洞累疑藏蜂。 虚无想金阁,黯淡留铜容。 遗经署元和,高爵奓卢龙。 能邀定州殁,始信大觉功。 至今来游客,证古名犹蒙。 徐开荆枳地,力陟陂陀峰。 下临駴无地,上瞩愁近穹。 桑干塞外来,至此势更雄。 飞声撼诸天,一听三日聋。 塔孤势疑动
这首诗出自宋代文学家黄庭坚的《次韵王逸少万石山堂》。 首句“郊行西复西,弥望山色秀”,描绘了诗人在郊外行走的场景,西边的山峦连绵起伏,山色秀丽。这句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营造出一种宁静、美丽的氛围。 第二句“新霁酿薄阴,朝晖出未透”,描述了刚刚下雨后的景象,天空中飘荡着轻薄的云彩,太阳的光芒还没有完全穿透这些云层。这句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和谐。 第三句“良朋颇契阔,是日各奔凑”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三山大悲诸刹的游历经历,以及他对所见美景的感受和思考。下面是逐句释义: 1. 经秋懒出门,一日遍诸寺。 - 经过了一个秋天,我懒得出门,一天之内参观了许多寺庙。 2. 野衲颇逢迎,精蓝工位置。 - 我遇见了一些流浪和尚(野衲),他们对我的来访非常热情,精心安排了我的住宿。 3. 情随陟境改,气觉与时异。 - 随着我攀登至高处,我的心情也随之改变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理解,鉴赏作者的感情、思想观点、语言风格等。这是一首七绝,首句写诗人登山的所见,次句写山中雨景,第三句写山中风物,第四句写自己的心情感受和所闻所见,第五至八句写山中的水色与景色,最后两句抒发自己的感慨。 【答案】 译文:清晨我来到莫釐峰顶,阵阵春风从湖上吹来。细雨飘洒过山林幽壑之间。独自一根筇竹登上崇岭,长啸声在空旷山谷中回荡。茫茫天地只有一人独行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根据题目要求,逐一对每句话进行具体分析。 “支硎右转峰高攒,峦光如画侵眉端”:支硎山的南面转向时山峰高耸重叠,山峦上光影如画,映入我的双眉间。此联写支硎山峰高而密集,光影如画,景色秀美。
林屋洞 湖宽地肺通,土裂山腹厚。 初犹龛可容,渐觉釜低覆。 蛇行辞杖策,蚁伏嫌襟袖。 惊霆左右转,骇石首尾斗。 阴阳异旱潦,明闇杂昏昼。 扑炬起蛰禽,内迹閟阴兽。 金庭企灵威,石函虚篆籀。 始疑造化泄,转怍心志陋。 奇游傥可续,敢惜疲躯复。 译文: 林屋洞 湖面宽广,地气相通,大地开裂山腹深厚。 当初这里可以容纳人居住,现在却像锅一样低矮。 蛇爬行离开了杖策,蚂蚁躲进了衣襟袖子。
【注释】 1. 管大:作者的朋友,字不详。 2. 取德歌采葑:意指君子应当以德行为重,不要贪图利益(葑是蔓菁,比喻利)。 3. 攻玉他山石:比喻在困难面前,要像琢玉一样努力克服困难,而不是选择容易的路。 4. 羡君特达器:羡慕你具有超越常人的才能与气质。 5. 顾许武夫质:然而你仍然保持了武士的气质和品质。 6. 雄飞空企温:你的志向远大,如同雄鹰高翔,不满足于平庸。 7. 解摈嗟同壹:解除束缚
破山游兴福寺 破山末破碎,雨过色逾显。 奔泉赴高下,霜树杂深浅。 肩舆过精蓝,蹑屐陟径岘。 宅因郴州舍,教溯萧氏阐。 雷篆失谢仙,幢书剥陆展。 四僧荒草埋,双塔浮云卷。 救虎事已遥,斗龙迹犹辨。 传闻明中叶,倭警废兵燹。 岂知历劫后,不碍诸佛选。 潭影与岚光,长随法轮转。 译文: 破山在风雨之后显得更加壮观, 泉水奔流着流向高低不同的地势, 霜打的树枝交错在一起, 我们乘坐肩舆经过精蓝,
诗句释义与注释 1. 浅草换野色:浅草变绿,野地的色彩也随之转变。 2. 娇禽弄好音:鸟儿鸣叫发出悦耳的声线。 3. 东风逐愁来:东风(春天的象征)带来了忧愁。 4. 暗与离怀侵:愁绪悄然侵袭着离别的心情。 5. 游子赋远役:离家在外的游子被迫参与长途的劳作或远征。 6. 慷慨奏长吟:因感伤而抒发长吟以表达情感。 7. 何如渐离筑:比较如何能如古代乐官渐离那样弹奏古琴。 8. 敦奏中散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