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晓日未高,白云围似帐。
花明乱残月,十里同一望。
蓝舆陟崇岭,人面森列嶂。
忽然青苍开,金碧落天上。
不见柘千章,犹余松十丈。
碑留明昌刻,寺溯嘉福创。
泛觞随波流,折竹引泉漾。
风来殿鸱翔,钟动箧蛇放。
遗踪半泯没,过客犹想像。
凭高俯杰阁,陡觉心眼畅。
一拳峙中央,九峰互环向。
日光亭午低,石色不肯让。
闲房昼如年,坐卧空色相。
山僧谓余劳,早具伊蒲饷。
【注释】
晓过:早晨通过。罗喉岭:在今浙江天目山北,又名罗平山。行:经过。潭柘:在今浙江桐庐县西,有瀑布。未高:没有升起。白云:指云气。围似帐:像团团的帷幕。花明乱残月:形容树影婆娑,月光被树木挡住,显得迷离不清。乱:杂乱;残月:残破的月亮。十里同一望:形容山势高峻,视野开阔。蓝舆:深青的车,这里指乘坐的轿子。陟(zhì):登。崇岭:高大的山岭。森列嶂:山峰重叠,排列如屏障。忽然:突然;青苍开:形容山色忽变,青翠欲滴,仿佛张开了青色的大口要吞下万物似的。金碧落天上:形容山色金碧辉煌,好像掉在了天空中。不见柘千章,犹余松十丈:意思是说,虽然看不到柘树千棵,但还可以看到几十棵松树。柘树即柘木(音shè),一种常绿乔木,叶子椭圆形,夏季开黄绿色小花,果实球形,熟时黑红色,可做建筑材料和雕刻用。石色不肯让:指石色比太阳还要红。石色:指岩石的颜色。伊蒲:即“伊蒲那”,梵语的译音,意为“水”。伊蒲饭:是古代的一种饭食,是用水煮的糯米、红枣、莲子等物,味酸甜可口。《后汉书·光武帝纪》说:“初,上微时尝梦乘辇游戏殿前。”李贤注引《汉官仪》说:“帝即位后,思其异梦,以问太史,太史曰:‘宜为天子’。帝心独喜。”后来成为光武中兴的象征。
【赏析】
此诗写诗人于清晨经天目山麓至柘林寺游览所见。诗人由晨曦初露的山间小道开始,一路赏景而入,直至暮霭四合,仍恋恋不舍地回望那高耸云霄、景色秀美的天目山。
一、起首二句,点明题旨。“晓过”点明了时间,“罗喉岭”点明了地点。
二、以下八句,描绘了一幅天目山的壮丽画卷。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把群山的形态写得惟妙惟肖。诗人先从远眺写起,然后是近看。
三、“忽然青苍开”,是全诗的精彩之笔,它把天目山的雄奇壮观展现得淋漓尽致。
四、“不见柘千章,犹余松十丈”,写山虽高峻,但树木茂盛,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五、“碑留明昌刻,寺溯嘉福创”,写山中的古迹。
六、“泛觞随波流,折竹引泉漾”,写山中的清溪。
七、“风来殿鸱翔,钟动箧蛇放”,写山林中的鸟兽。
八、最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游山的感受。
此诗描写天目山的雄伟壮观和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