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风湖上来,吹雨过林麓。
孤筇上崇冈,长啸振虚谷。
乾坤渺一身,吴越送双目。
水云明晦异,原渚高下复。
声稀禽雀喧,气盛鱼龙族。
历历吴兴帆,依依阳羡木。
登高后重九,涉胜悔不夙。
胥母追昼游,莫釐企前躅。
何当浣缁尘,山椒结茅屋。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理解,鉴赏作者的感情、思想观点、语言风格等。这是一首七绝,首句写诗人登山的所见,次句写山中雨景,第三句写山中风物,第四句写自己的心情感受和所闻所见,第五至八句写山中的水色与景色,最后两句抒发自己的感慨。
【答案】
译文:清晨我来到莫釐峰顶,阵阵春风从湖上吹来。细雨飘洒过山林幽壑之间。独自一根筇竹登上崇岭,长啸声在空旷山谷中回荡。茫茫天地只有一人独行,吴越之地送走了我双眼,眼前水天一色,明暗异处,高低错落,原野上的景物又高又低。声音稀薄却使鸟雀喧叫不已,气盛则鱼龙欢腾,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江面上的帆影历历可见,依依杨柳依恋着岸边的树木。登高后正值重阳节,涉猎胜迹令人后悔当初没有早早前往;母亲追忆往昔的游子日夕奔波,莫釐山也以古人为榜样。什么时候才能洗去一身的缁尘污垢,结庐在山椒之巅,建茅屋而栖?赏析:诗是登莫釐峰顶所作。首联点出“登”字,起势突兀。第二联写登临所见之景,“孤筇”、“长啸”、“虚谷”,境界空阔疏朗,有超俗之感。第三联写山中风雨,写出了山中之景,“乾坤渺一身”,表现了诗人的孤独感。第四联写诗人的感受和所闻所见,“吴越送双目”,“水云明晦异”,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第五联写自然景象,“声稀禽雀喧”,表现了山中鸟鸣之声。“气盛鱼龙族”表现了山中之气的旺盛。第六联写诗人的感叹,“涉胜悔不夙”,表明诗人对登临胜境之喜的悔恨之情。第七、第八句写诗人的感慨,“胥母追昼游”,指诗人的母亲追忆往日的游览之事,“莫釐企前躅”,指诗人以莫釐山为榜样。最后两句写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何当浣缁尘”,“山椒结茅屋”,表明诗人要像莫釐山一样,洗净身上的缁尘,结庐于山椒之巅,筑茅屋而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