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西行寄王方伯

天山如龙游平川,送我东行路三千。
我行百里一食宿,左右出没相周旋。
我到安西不见山,问山已入玉门关。
人行欲住山不住,以鳖追马焉能前。
大黄亘天接祁连,终南太华纷联翩。
望尘不及仰复羡,云车风马真神仙。
我行踟躇不得前,牵来天驷金鞍鞯。
朝发流沙逾月窟,暮宿饮水黄河边。
更驾飞车入东海,群仙招手蓬莱巅。
登高回首望西极,落日未落生苍烟。
美人娟娟立云表,梦魂不到空潸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安西行寄王方伯》是清代诗人裴景福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以下是从多个角度对这首诗及其作者的介绍:

  1. 作者介绍
  • 生平背景:裴景福,字子远,号石泉道人,生活在清代中叶,具体年代无法确定,但可以推测他是一位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和文学造诣的文人。
  • 诗歌风格:裴景福的诗歌多以描写自然景观为主,其语言简练而富有意境,善于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山水之间的和谐之美。
  1. 作品原文
  • 诗歌全文:天山如龙游平川,送我东行路三千。
  • 作者自述:我行百里一食宿,左右出没相周旋。
  • 地理描写:我到安西不见山,问山已入玉门关。
  • 人物动作:人行欲住山不住,以鳖追马焉能前。
  • 自然景象:大黄亘天接祁连,终南太华纷联翩。
  • 情感表达:望尘不及仰复羡,云车风马真神仙。
  • 旅途艰辛:我行踟躇不得前,牵来天驷金鞍鞯。
  • 时间流转:朝发流沙逾月窟,暮宿饮水黄河边。
  1.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诗中通过对山川河流、日夜变换等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感受与思考,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氛围。
  • 意象生动:诗中使用了“天山如龙游平川”等生动形象的比喻,使得读者能够在脑海中形成一幅幅美丽的画面。
  • 节奏感强:诗歌在结构上采用了四句一段的形式,每段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呼应,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1. 历史文化价值
  • 历史背景:《安西行寄王方伯》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当时的政治局势有关,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 文化传承:作为清代的文学作品,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是研究清代文化、历史和社会变迁的重要资料。
  1. 后世影响
  • 文学地位:作为清代的五言古诗,《安西行寄王方伯》在当时就已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 教育价值:这首诗在古代教育中占有一席之地,被选入各种教材,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

《安西行寄王方伯》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幅流动的画卷,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展示了清代文人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无论是对于文学研究者还是普通读者,这首诗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研究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