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有感

春雨潇潇岁尚寒,被池才暖五更残。
竟无羔酒消灯味,剩有尘书作蠹餐。
破屋霜严华鬓白,疏窗露冷袷衣单。
虚生未了逢场戏,陋巷湫湫天地宽。
送旧迎新岁又迁,春来春去柳争先。
飘摇莫计馀生事,贫病时吟太史编。
怨雨摧红随落月,愁风扫翠锁寒烟。
逍遥市隐偷闲甚,雪满空阶不夜天。
老妻抱恙隐闺房,衾铁销香夜气凉。
典尽貂裘供药鼎,飞残蚨宝剩诗囊。
耸肩呵笔森吟骨,对影围炉闷酒肠。
烂熳天心斗红紫,课花亭下赏孤芳。
炎凉变态阅风尘,天气棱棱耐此身。
冷榻拥书犹我伴,雪天送炭有谁人。
烹茶当酒聊寒御,炙手烘头肯热因。
有血盈腔时欲洒,森森剑影动星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春寒有感》是宋代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该作品体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时代变迁的敏感捕捉。以下是对该作品的相关介绍:

  1. 创作背景:据《出塞·春寒有感》原文来看,这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象与个人情感交织而成的词篇。词中“莺未老”表达了春天的生机勃勃,“花谢东风扫”则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自然更迭。词人通过这些意象传达了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惋惜以及对当前生活状态的无奈。
  2. 艺术特色:《春寒有感》在艺术上展现了辛弃疾豪放派词风的典型特征,同时也融入了细腻的情感表达。词中的“日长破夜长眠,别听笙箫吹晓”,描绘了一种深深的孤独和无助感,反映出词人在政治生涯中遭受挫折的心境。
  3. 历史影响:辛弃疾的这首词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也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展现了辛词特有的沉郁顿挫风格,也为后人理解宋代文化及社会状况提供了珍贵的视角。

《春寒有感》不仅是辛弃疾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相结合的产物,也是他文学创作中的一个亮点。通过对这首词的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辛弃疾的生平和思想,同时领略到中国古代诗词的独特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