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竹庵北归

寒食天涯遇故人,湖城旅思作平分。
绿波梦好惭江令,春草吟成对范云。
失意宦如花耐冷,知心别似雁离群。
泺源门外千条柳,为语依依远送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王竹庵北归》是晚清诗人赵国华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阐述作品的多个方面:

  1. 作者简介
  • 赵国华,字菁衫,清代直隶丰润人,同治二年进士,曾任山东知县,光绪间擢署按察使。他以善诗文闻名,有《青草堂集》传世。
  1. 创作背景
  • 《送王竹庵北归》创作于晚清时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和文人对仕途的感慨。
  1. 诗歌原文
    寒食天涯遇故人,湖城旅思作平分。
    绿波梦好惭江令,春草吟成对范云。
    失意宦如花耐冷,知心别似雁离群。
    泺源门外千条柳,为语依依远送君。

  2. 诗歌赏析

  • 艺术特色:这首诗采用七言律诗的形式,结构严谨,韵律和谐,语言优美,富有音乐性和画面感。
  • 情感表达: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表达,诗人传达了对友人离别时的情感和对未来的期许。特别是“泺源门外千条柳”一句,不仅描绘了美景,也寓意着对友人的祝福和不舍之情。
  • 文化内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山水常作为文人墨客寄托情怀的载体。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思念。

《送王竹庵北归》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段历史、一种文化的象征。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也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对于有兴趣深入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人来说,这首诗无疑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学习资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