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舟中遇张振卿典闽试归

仁频叶大荔支甘,江上相逢秋正酣。
听彻玉蟾宫里曲,笋篷凉月下西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钱塘舟中遇张振卿典闽试归》是一首晚清时期的七言绝句。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与背景:

  1. 创作背景
  • 《钱塘舟中遇张振卿典闽试归》创作于晚清,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正经历着深刻的文化变革和政治动荡。诗歌作者赵国华通过其作品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的文化风貌和个人情感体验。诗作的创作时间不详,但可以推测它应当是在作者任职山东期间或者光緒年间所作。赵国华的仕途颇为顺畅,他不仅在同治二年中进士,还曾分任山东知州,后升署按察使。他的文学造诣和道德操守在当时均受到赞誉。
  • 在晚清时期,科举制度仍是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之一。诗人张振卿在参加福建乡试并成功归来时,成为了诗作中的主人公。这样的事件对于当时的文人而言,无疑是值得纪念和歌颂的,因此赵国华以《钱塘舟中遇张振卿典闽试归》为题,记录下了这一重要时刻。
  1. 内容解析
  • 《钱塘舟中遇张振卿典閩試歸》描绘了作者在江上与张振卿不期而遇的场景,两人在秋日的江面上邂逅,正值天气晴朗、秋意正浓之时。这种描述不仅营造了一种宁静致远的氛围,也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
  • 诗中提到“听彻玉蟾宫里曲”,玉蟾即月亮,此处指代中秋之夜,月亮高悬,其声音清脆悠扬。诗人用“听彻”形容声音传得遥远,表达了张振卿与赵诗人共同欣赏这美妙夜晚的心情。同时,“笋篷凉月下西南”则描绘了一幅江上行船的画面,船上的竹制篷帘随风摇曳,伴随着凉爽的月色缓缓西去,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感觉。
  1. 艺术特色
  • 从艺术手法来看,《钱塘舟中遇张振卿典閩試歸》体现了诗人精湛的写作技巧。首联“仁频叶大荔支甘”开篇即设置了丰富的意境,既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又富有形象感,使得读者仿佛能嗅到江水的气息,感受到秋天的气息。
  • 在结构上,此诗采用了典型的起承转合式构架,首两句直接点明了时间和地点,第三句转入主题——与张振卿的相逢,第四句则通过细节描绘来展现场景之美。这种布局既严谨又充满变化,使得整首诗读起来流畅而有层次感。

《钱塘舟中遇张振卿典閩試歸》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作品,也是清代文人生活与精神世界的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能更深入地了解晚清的文化氛围和诗人的个人经历,也能体会到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哲学和审美情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