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出泰安郭,暮抵灵岩原。
好山似贤主,延客开篱樊。
屏翠何窈窕,侧侧松云繁。
前溪忽杳霭,白雨来山村。
涧水砉然急,与人争路根。
山舆蹀四足,泥涉如跛鼋。
行行且复止,疏滴犹沾辕。
草店幸可即,徒御猜黄昏。
断蝉起林薄,明霞红在门。
层岚晃新沐,对尔酬清尊。
寻灵岩寺遇雨
介绍
《寻灵岩寺遇雨》是一首清代诗人赵国华的诗词作品。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意境和细腻的描绘,成为古典文学中的一部分,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深切感受,也体现了他的文学才华和深邃的情感。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
作者简介:赵国华是清朝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以其精湛的诗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受到后世的推崇。在这首诗中,赵国华巧妙地运用自然景象,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态度。
原文翻译:这首诗原文如下:“朝出泰安郭,暮抵灵岩原。好山似贤主,延客开篱樊。屏翠何窈窕,侧侧松云繁。前溪忽杳霭,白雨来山村。涧水砉然急,与人争路根。山舆蹀四足,泥涉如跛鼋。行行且复止,疏滴犹沾辕。”这首诗的译文大致为:从泰安出发到灵岩原的旅途,山峦连绵,如同贤明的君主一般招待客人。山色青翠,松树和云雾交织,形成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忽然间,一场细雨洒落山村,山间的涧水奔腾而出,溅起的水花仿佛在与人争夺道路。行走在泥泞的小路上,如同跛脚的鼋一般艰难前行,但心中依然充满喜悦和满足。
创作背景:关于《寻灵岩寺遇雨》的创作背景,虽然史书中并没有详尽的记载,但可以推测,这首诗应是在作者一次偶然的机会下,游览了灵岩寺后所写。那时,他面对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内心的感受被激发出来,转化为文字。
名家点评:《寻灵岩寺遇雨》得到了许多文学评论家和学者的高度评价。例如,有专家指出,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清代诗歌中难得的佳作之一。它不仅展示了赵国华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情趣和文化风貌。
作品赏析鉴赏:在《寻灵岩寺遇雨》的赏析中,人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探讨。首先,从艺术手法上来看,此诗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生动的画面感和强烈的感染力。其次,从情感表达上来说,诗中的自然景物不仅仅是客观的描写,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通过这些自然景色的变化,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美的赞美。最后,从文化内涵上讲,《寻灵岩寺遇雨》不仅仅是一首诗歌,它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是研究清代诗歌发展的重要文本。
《寻灵岩寺遇雨》不仅是一首表现作者对自然景观深深赞叹的诗歌,也是清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读者不仅能够领略到诗人高超的文学才能,也能更深层次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