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脚阴阴欲暮天,倚阑何事意缠绵。
最怜芒屦穿空翠,无复茶香瀁午烟。
红豆已生微雨后,绿笺犹帖小窗前。
丁宁记取归来路,月在新秋第一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云脚阴阴欲暮天,倚阑何事意缠绵。
最怜芒屦穿空翠,无复茶香瀁午烟。
红豆已生微雨后,绿笺犹帖小窗前。
丁宁记取归来路,月在新秋第一圆。
《倚阑有思》是清代诗人赵席珍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而非“倚栏”或“倚阑有思”的文学作品。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作者信息以及作品内容如下:
作者及创作背景:赵席珍,字响泉,晚号蝶叟,是清朝时期的一位诗人。他出生于合肥,是一位举人,曾担任旌德教谕。赵席珍以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而著称。他的诗集《寥天一室诗集》收录了他这一时期的作品,其中就包括了《倚阑有思》。
诗歌原文及翻译:《倚阑有思》的原文如下:“云脚阴阴欲暮天,倚阑何事意缠绵。最怜芒屦穿空翠,无复茶香瀁午烟。红豆已生微雨后,绿笺犹帖小窗前。丁宁记取归来路,月在新秋第一圆。”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傍晚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情怀念。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往昔岁月的追忆,也有着对未来归途的期盼。
《倚阑有思》是赵席珍在清朝时期创作的一首经典七言律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感情和高超的艺术技巧。这首诗不仅是赵席珍文学成就的体现,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珍贵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