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蝶令夏闺

两黛弯眉叶,双红印枕文。醒来一晌整罗裙。蓦向碧梧桐下自开门。
书院吟蝉静,香炉宝鸭温。如今天也怕销魂。却怎日长不肯作黄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风蝶令·夏闺》是一首描写夏日闺房中女性生活的词作。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作品的内容及其艺术特色:

  1. 作者背景:赵庆熹是清代的诗人,他的诗词创作风格清新脱俗,擅长运用自然景物来表现人物情感。《风蝶令·夏闺》正是在这样的艺术氛围下诞生的作品。

  2. 词作原文
    两黛弯眉叶,双红印枕文。醒来一晌整罗裙。
    蓦向碧梧桐下自开门。书院吟蝉静,香炉宝鸭温。
    如今天也怕销魂。却怎日长不肯作黄昏。

  3. 词作鉴赏

  • 意境描绘:词中通过“两黛弯眉叶,双红印枕文”描绘了女子娇美的容颜和精致的生活细节,展现了夏日室内的宁静与舒适。
  • 情感表达:通过“醒来一晌整罗裙”表达了女子在晨起后的日常生活情景,而“如天也怕销魂”则透露出对美好时光难以持久的感慨。
  • 象征意义:整首词通过对夏日闺房生活的描述,不仅展现了女性的日常生活,还蕴含着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生活的珍惜之情。
  1. 词作影响
  • 文学价值:《风蝶令·夏闺》以其细腻的情感描述和优美的自然景观描绘,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朵奇葩,受到了后世文人的广泛赞赏。
  • 文化研究:作为清代诗词的代表之一,此词为研究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提供了重要的文献资料,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文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追求。

《风蝶令·夏闺》不仅是一首描写夏日闺房中女性生活的词作,它还蕴含着丰富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文化价值。通过对这首词的分析,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丽诗篇,同时也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