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蝶令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晏几道创作的一首咏物词。全词如下: 柔蔕和烟亸,幽花带雪融。欲开还敛閟芳容,得似蝤蛴微俯意惺忪。 【注释】柔蔕:柔弱的草。和烟亸:随风摇曳的样子。幽花:指未盛开的花。带雪融:花苞含着晶莹的露水。欲开还敛:即将开放的花苞。閟(bì)芳容:紧闭的美丽容貌。得似:如同。蝤蛴(qiúqí):一种动物名,即螺蛳的幼虫。这里比喻花苞微微低垂的样子。微俯意惺忪:微微低下的神态,显得有些迷惘。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局部的意思进行归纳分析。此题考核内容主要是概括诗歌的情感。考生要注意从全诗中找到能表现其情感的词、句来回答。 “瘦影人如梦”,瘦弱的身影如同梦中之人一般飘忽不定,形象描写了人的消瘦;“寒钟月在楼”,寒夜中的钟声仿佛在月光中响起,营造了一种幽美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凄清寂寞之情;“西风撕弄小银钩”,西风吹动
风蝶令·石城怀古 石城,今南京。 青盖:指帝王的车驾。 黄旗:古代皇帝的仪仗。 神谶断碑:南朝陈后主的一块石碑,被火烧掉后留下了一段谶语。镵:刻。 横江铁锁:在石头城的长江边,有一座铁链相连的浮桥,是南北交通的重要通道。监:看管。 花雨:指春雨。高台:指石头城的望京楼。冷:寂寞。 胭脂辱井:陈朝灭亡后的隋军曾在这里掘开井水,用它来洗刷兵器和铠甲。缄:封存。 夕阳留与蒋山衔:夕阳余晖映照着石头城
《送霍二还曲梁》是一首描绘离别情感的词,其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情感。诗句如下: 南浦山无数,东城月乍悬。 这首词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忧伤的氛围。南浦山象征着别离,东城月则增添了几分凄凉。离堂筝语烛花偏,愁杀斜飞金雁十三弦。这里的筝语、烛花、金雁都是离别时常见的元素,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幅凄美的画卷。漳水流残雪,丛台散晓烟。酒家疏雨杏花天
注释与赏析: 诗一: - 北斗分征路:在古代中国,北斗星被认为是指引方向的星座。这里用“分”表示北斗星将道路分开,象征着即将开始的旅程。 - 南桥列祖筵:南桥是送别的地点,这里的祖筵指的是为祖先准备的供品和祭台。这可能意味着在这里有一个仪式,以纪念或庆祝家族成员的离去。 - 生憎柳絮白于绵:柳絮(柳树的种子)常被比作白色的棉絮,这里诗人表达了对这种景象的厌恶,可能是由于其轻盈易飘散的特性
这首诗是一首词,其形式属于宋词中的小令。以下是对诗中每一行的详细解析: 1. 浅黛初三月,轻烟第四楼。 - “浅黛”形容女子的眉毛像淡青色的颜料一样,而“初三月”指月亮刚刚升起的时候。 - “轻烟”通常指的是烟雾袅袅,而“第四楼”可能是指一座四层的建筑或者一个特定的场景。 - 这两句可能是在描写一个清晨或黄昏时分的情景,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郁的氛围。 2.
诗句释义 1 泪与飞花堕:泪水像飘落的花瓣一样,形容泪眼朦胧。 2. 愁如乱草添:愁绪就像杂乱无章的草一样,不断增加。 3. 怕招燕子不钩帘:担心燕子会飞来打扰,所以不拉开窗帘。 4. 恰又重帏早下怕明蟾:突然之间,厚重的帐幕提前垂落,因为害怕明亮的月光。 5. 灯气昏罗帐:灯光昏暗,笼罩在罗帐之上,营造出一种温馨而神秘的氛围。 6. 尘丝闭玉奁
诗句:砧入尖风响,灯留短焰红。 译文:砧声穿过尖厉的风,灯光在摇曳中跳动着微弱而温暖的光芒。 注释:砧,一种用于敲打的工具,常用来表示时间或节拍。此处借指时间的推移,砧声象征着时光流逝。尖风,形容风势猛烈且尖锐。这里用来描绘夜晚风大的声音。 赏析:此首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孤独和寂寞的感受。"砧入尖风响,灯留短焰红"这两句,通过对比鲜明的意象,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寂静的夜晚画面。砧声与尖风相交织
【注释】 1、疏雨:细雨。 2、重帘:指帘子重重地卷起。 3、生香:指香气。 4、斗帐:形容帐子上绘有花纹,像北斗星一样。 5、夜凉:夜晚的凉爽。 6、长簟:长长的竹席。 7、水精:指琉璃瓦。 8、堕钗人:指曾经被坠入水中的人。 9、笼鸟:关在笼子里的鸟儿。 10、惊猿:指山中受惊的猿猴。 11、当年:以前。 12、销魂:极度伤心悲痛。 13、赢得:指得到或赢得了什么。 【赏析】
【注释】: 雁齿红桥近,乌衣曲巷斜。 水天闲话记些些。 六扇冰纹槅子、惯藏他。 春燕双栖地,秋风八月槎。 重来那不感年华。 犹傍水杨柳树、问伊家。 赏析: 这是一首词,描写了秋天的景色和作者的感慨。 第一句“雁齿红桥近”,描绘了一座红色的桥,形似雁齿,给人一种美丽而神秘的感觉。第二句“乌衣曲巷斜”,描述了一条弯曲的小巷,两旁是乌色的房屋,给人一种安静而古老的感觉。 第三句“水天闲话记些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