砧入尖风响,灯留短焰红。
一衾幽梦断孤鸿。
正是可怜时候、可怜侬。
镜约眉痕外,琴声鬓影中。
王昌不合住墙东。
赢得伤春伤别、恨重重。
诗句:砧入尖风响,灯留短焰红。
译文:砧声穿过尖厉的风,灯光在摇曳中跳动着微弱而温暖的光芒。
注释:砧,一种用于敲打的工具,常用来表示时间或节拍。此处借指时间的推移,砧声象征着时光流逝。尖风,形容风势猛烈且尖锐。这里用来描绘夜晚风大的声音。
赏析:此首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孤独和寂寞的感受。”砧入尖风响,灯留短焰红”这两句,通过对比鲜明的意象,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寂静的夜晚画面。砧声与尖风相交织,营造出一种深沉、静谧的氛围;而灯火虽微,却如血一般鲜艳,给人以温暖的感觉。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词的表现力,也深化了读者对孤独和寂寞的情感体验。
诗句:一衾幽梦断孤鸿。
译文:独自一人躺在被窝中,仿佛是一只孤独的鸿雁,在寂静的夜晚里寻找着自己的归宿。
注释:一衾,指的是一张被子,通常用来象征个人空间或孤独。幽梦,形容梦境深邃而遥远。断孤鸿,意味着孤独地飞翔或离去。
赏析:这句诗以“一衾”和“孤鸿”作为意象,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独自面对孤独和寂寞时的心境。孤鸿,即孤独的鸿鹄,常被视为孤独的象征。诗人将自己比作孤鸿,寓意着在孤独的环境中寻求自我解脱和超越。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情感孤独的恐惧和不安。这种表达方式既具艺术感又富有哲理性,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诗句:正是可怜时候、可怜侬。
译文:此刻,我深感人生之可贵,自己也是值得珍爱的。
注释:正是,表示此时此刻正是如此。可怜时节、可怜我,意指在这难得的时刻,自己更是值得怜爱和珍惜的人。
赏析:这句诗词中的“正是可怜时候、可怜侬”表达了诗人对当下美好时光的感慨及自我价值的肯定。这里的“正是”强调的是此时此刻的特殊意义和价值;而“可怜时节”则赋予了这种时刻以诗意,让人联想到古人常有的时间观念,即每个时刻都是独一无二的,值得珍惜。此外,“可怜侬”中的“侬”字在古代文学中多用以表达亲昵或自谦的情感,这里用来加强语句的感情色彩,显示出诗人对自己境遇的柔情蜜意和自我安慰。总的来说,这句话通过对特殊时刻的感慨和个人情感的抒发,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自我价值的认同。
诗句:镜约眉痕外,琴声鬓影中。
译文:眉毛被画成约定的样子,鬓发间夹杂着琴声的余韵。
注释:镜约眉痕外,指用镜子整理好自己的表情和眉形。琴声鬓影中,形容音乐之声与自己的头发相互映衬。
赏析:此句诗通过使用“镜约”和“琴声”这两个元素,营造了一种优雅、和谐的氛围。镜约眉痕外,意味着诗人在整理妆容时,心中已经构思好了某种特定的形象,这种形象可能是对某个人的回忆或是对未来的憧憬。而琴声鬓影中,则暗示了诗人在弹奏乐器时,音乐的节奏与自身的头发相互映照,形成了一种美妙的音乐与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整体上看,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精致观察以及对美的追求和赞美。
诗句:王昌不合住墙东。
译文:王昌不应该住在东边那堵墙里。
注释:王昌,可能是指历史上的人物王昌龄,也可能仅仅是一个比喻,表示不合适的位置或环境。不住墙东,意味着不适宜居住在东边的墙壁内。
赏析:这句诗词采用了反问的方式引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某个特定位置或环境的不满或批评。在这里,“王昌”可能并非指实际历史人物,而是借用其名字或形象来象征某种不合适的存在或状态。这种表达方式既增加了诗句的文学性,也使得诗歌的含义更加丰富和开放。通过反问的形式,诗人不仅提出了问题,还激发了读者的思考,引导人们去思考那个“墙东”具体是什么,为什么会成为不合适之处,以及如何应对或改变这种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