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 · 送晋竹之江南

乌篷艇子,有两枝柔橹。一路青山画眉妩,正江南叶落,酒味初浓,霜天好,飞尽吴娘六柱。
相思红豆曲,画壁旗亭,此去双鬟定须顾。记取夜深时,明月枫桥,曾照我、泪痕揩处。
算鬓影衣香易魂销,休忘却、西湖梅花待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洞仙歌·送晋竹之江南》是赵庆熹创作的一首词,表达了作者对友人晋竹远行江南的深情厚意和美好祝愿。下面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赵庆熹,字秋舱,生于1792年,卒于1847年,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他的一生虽短暂,却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他的作品多以抒情为主,擅长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深沉的情感。

  2. 作品原文
    乌篷艇子,有两枝柔橹。一路青山画眉妩,正江南叶落,酒味初浓,霜天好,飞尽吴娘六柱。相思红豆曲,画壁旗亭,此去双鬟定须顾。

  3. 诗词内容解析

  • “乌篷艇子,有两枝柔橹。”: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画面,船身乌黑,桨如柔橹,静谧而古朴。
  • “一路青山画眉妩,正江南叶落,酒味初浓,霜天好。”: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江南秋天的美丽景色,既有山峦的秀丽,又有落叶的凄凉,营造出一种凄美的氛围。
  • “相思红豆曲,画壁旗亭,此去双鬟定须顾。”:表达了作者对友人晋竹的不舍之情,同时也寄寓了深深的祝福。这里的“相思红豆”和“画壁旗亭”都是典型的江南元素,增添了诗词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洞仙歌·送晋竹之江南》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词作,更是一份深情的告别和美好的祝福。通过对这首词的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世界和艺术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