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 · 停琴伫月图

心篆初烧,丁帘初试,卷一灯、掩过山屏。古锦囊空,玉琴膝上斜横。碧梧桐院阑干曲,理冰丝、还自消停。看青天、几片微云,几点疏星。
高山流水知何意,除广寒仙府,不许人听。难道今宵,嫦娥还未妆成。银河不动风如剪,渐瑶阶白露泠泠。再沉吟,蛤粉墙西,一晕初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高阳台·自题停琴伫月图小影》是清代诗人吕采芝创作的词作,该词描绘了作者在寂静的夜色中停琴伫望月的景象。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吕采芝,字寿华,号兰陵子,生于清代乾隆年间,是当时著名的文人和诗人。他不仅是赵镛谟的妻子,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词人。其诗作多以细腻的笔触描写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的交融,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吕采芝的创作不仅限于诗歌,还涉及散文、小说等多种文学形式,其中尤以词作最为著名。
  2. 作品原文
    鹤友琴交,云盟月契,也曾自许清幽。
    桐叶风翻,泠然已是新秋。
    轻绡漫试罗襦薄,恨年光、总付悠悠。
    问长空、一样清辉,为恁迟留。
    从今忆昔都如梦,自赏音人去,未谱清讴。
    云暗银屏,凭栏触目牵牛。
    今生命薄原如纸,又何消、写出新愁。
    最堪怜、石上三生,缘在情休。
  3. 词句解析
  • 词中提到的“鹤友琴交”,指的是高雅的朋友和琴音相和,体现了作者对艺术生活的向往。而“云盟月契”则暗示了与自然万物的深厚联系,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
  • “也曾自许清幽”反映了诗人追求的是一种宁静致远的生活态度。
  • “桐叶风翻,泠然已是新秋”通过秋风中的桐叶描写,传达了一种季节更迭的感觉,也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 “轻绡漫试罗襦薄,恨年光、总付悠悠”表达了对于时间流逝的无奈感伤,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 “问长空、一样清辉,为恁迟留”通过询问夜空中明亮的月光为何迟迟不落,增添了词作的抒情色彩,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和期待。
  1. 创作背景
  • 此词作于作者家居闲暇之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对自身情感的抒发,反映了作者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与向往。
  1. 艺术风格
  • 《高阳台·自题停琴伫月图小影》在艺术风格上,既有古典诗词的传统韵味,又不乏现代感的清新气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表达,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审美视角。

《高阳台·自题停琴伫月图小影》是一首充满诗意和哲思的作品,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和谐与平衡的重视。通过深入理解这首词,人们可以更好地把握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哲学和艺术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