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 · 林秋园二十四桥醉月图

十里珠帘路。最风流,玉箫夜夜,玉人处处。身是三生狂杜牧,醉倒青尊几度。料唱遍、竹西乐府。豆蔻梢头春二月,问芳名、可记烟花簿。能几个,好眉妩。
荒台一片琼花土。说当时,鸦锄耕出,宝钗双股。依旧雷塘风雨夕,闪闪凉萤无数。谁解照、宫中歌舞。江水自流儿女怨,只嫦娥、天上圆如故。明镜里,自千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金缕曲·林秋园二十四桥醉月图》是一首词,作者是清代诗人纳兰性德。这首词以“林秋园”为题,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春夜景色图,表现了作者在春天的江南所感受到的生活乐趣和人生感慨。

以下是对这首词的简要介绍:

  1. 创作背景:这首词是在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春天所作,当时纳兰性德因思念远在北方的母亲而心情郁结,遂乘着春风游览江南名胜,写下此词。词中描绘了苏州二十四桥附近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2. 词句解读:

  • “林秋园”:这是一首咏物词,通过“林秋园”这一意象展现了一种宁静、优美的画面。
  • “二十四桥”:这是江南著名的古桥,位于苏州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 “醉月图”:这里的“醉月图”是指一幅描绘月夜美景的画作,可能是作者在游览时见到的。
  1. 艺术特色:这首词运用了多种手法,如写景抒情、借景抒情等,使整首词既有画面感又有情感表达。同时,词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2. 文化价值:这首词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它反映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同时,这首词也展示了纳兰性德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才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