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中二首

人间无地可埋忧,夜夜妖禽出九头。
玉色桃花金色橘,梦中山好在何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梦中二首》是明代陈献章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从作品内容、创作背景、艺术特色等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1. 作品内容
  • 日出东山尚未眠,闲寻溪水弄溪船:诗人在清晨时分,还未起床就开始寻找溪水玩乐,展现了他的闲适与自在。
  • 踯躅江边水没桥,沿溪贪赏不辞遥:诗人在江边徘徊,欣赏美景却不顾遥远的距离。
  1. 创作背景
  • 生平简介:陈献章,字公甫,号石斋,广东新会白沙里人,世称白沙先生。他早年师从吴与弼,学程朱理学,数次入京会试未中,遂闭门读书。晚年筑阳春台静坐其中,“遂筑一台,名日阳春,日静坐其中,足不出阈外者数年”。
  • 创作时间:此诗创作时间为明代。
  1. 艺术特色
  • 意境深远: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通过描绘日出东山、溪船、江边、水没桥等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和情感的抒发。
  • 寓意深刻:诗中的“人间一种惟予乐,只在溶溶浩浩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追求。同时,通过对梦境的描述,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期待。
  • 语言精炼: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情感和思想。
  1. 文化影响
  • 文学价值:这首诗是陈献章诗歌创作的代表作品之一,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它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才情和技艺,还反映了当时社会和文化的特点。
  • 后世评价:《梦中二首》被后世学者和文人广泛传颂和研究,被认为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1. 历史地位
  • 学术价值:此诗不仅是陈献章诗歌创作的代表作,还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通过对它的研究和分析,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明代诗歌的风格和特点,以及当时的社会文化状况。
  • 教育意义:此诗的教育意义在于其简洁明快的表达方式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梦中二首》作为陈献章的代表作品,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学价值,而且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有着极高的成就。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学习,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明代诗歌的风格和特点,以及当时的社会文化状况,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和思想深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