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 · 浴佛日佛崖作

望中天半庄严,嘉州定落荣州后。大哉僧力,自元丰始,迄工元祐。玉斧修云,金容满月,华鲸夜吼。恨青山不语,道君时事,断碑字、苍苔锈。
台上放翁载酒。问如来、梵天谁救。支那小影,铜仙泪落,咸阳月瘦。十六丈身,一千年事,黄梅雨候。只红裙袅袅,榴花一色,拜龙华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水龙吟·浴佛日佛崖作》是赵熙创作的一首词,表达了作者在特定历史时期内对佛教文化和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该作品不仅展现了诗人的艺术才华,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思想观念。以下将从多个角度分析这首诗词:

  1. 作者介绍
  • 赵熙,字尧生,号香宋居士、南湖老人,四川人。他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和书画家,与苏东坡有深厚的友谊。其诗词作品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深受后世推崇。
  • 赵熙的诗歌创作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为主。他在词中融入了丰富的历史内容和个人感悟,使作品具有深刻的时代感和历史感。
  1. 诗词原文
    望中天半庄严,嘉州定落荣州后。
    大哉僧力,自元丰始,迄工元祐。
    玉斧修云,金容满月,华鲸夜吼。
    恨青山不语,道君时事,断碑字、苍苔锈。
    台上放翁载酒,问如来。
  2. 诗词赏析
  • 首句“望中天半庄严”描绘了诗人站在佛崖之上,远眺天际的壮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 “嘉州定落荣州后”则可能是指嘉州(今四川乐山)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它如何影响或标志着整个地区的繁荣发展。
  • “大哉僧力,自元丰始,迄工元祐”表达了诗人对僧人的敬意和对其贡献的认可。这里的“大哉僧力”指的是僧人的巨大力量和贡献,而“自元丰始,迄工元祐”则强调了这种力量和贡献从元丰年间开始一直持续到元祐年间。
  • “玉斧修云,金容满月,华鲸夜吼”则通过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月光下的佛崖景色。其中“玉斧修云”形容月光如同雕刻般美丽;“金容满月”则可能暗指佛像金光灿烂;“华鲸夜吼”则可能象征着夜晚的宁静与祥和。
  • “恨青山不语,道君时事,断碑字、苍苔锈”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无奈和感慨。他可能感叹青山无言,无法诉说道君(可能指古代帝王)的事迹;同时,断碑上的字迹因岁月的侵蚀而变得模糊不清。
  • “台上放翁载酒,问如来”则是诗人在佛崖上饮酒作乐,并试图向佛陀请教的情景。这里“放翁”可能是指一个名叫放翁的人,他在这里喝酒赋诗;而“问如来”则是他向佛陀提问的方式。
  1. 历史背景
  • 《水龙吟·浴佛日佛崖作》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宋代,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佛教在中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普及,许多文人墨客都对佛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留下了许多赞美和思考的作品。
  • 赵熙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变革和动荡的时代,他的诗词作品中自然融入了对历史和社会现实的关注。通过对佛教文化的描写,他不仅展示了自己的艺术才华,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观念和文化风貌。
  1. 艺术特色
  • 《水龙吟·浴佛日佛崖作》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比喻手法,将自然景观与佛教元素巧妙结合,创造出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同时,他也善于运用象征和暗示等修辞手法,使作品具有更深层次的意义。
  • 在艺术表现方面,赵熙的诗词注重音韵和谐与结构严谨。他善于把握语言的节奏和韵律,使得作品读起来既流畅又富有音乐感。此外,他还注重诗词的结构安排,使得每一句都充满了节奏感和动感。
  1. 思想内涵
  • 通过这首词,赵熙表达了自己对佛教文化的敬仰和对历史沧桑的感慨。他认为佛教不仅是宗教的一种形式,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同时,他也通过对佛教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他认为人生短暂而短暂,我们应该珍惜每一个瞬间,用智慧和勇气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水龙吟·浴佛日佛崖作》不仅是一首充满艺术魅力的词作,也是一部蕴含丰富思想内涵的文学作品。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展现了作者对于生命、历史和自然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