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浦 · 中秋泛舟浣花溪

一水沁诗心,坐扁舟,天容绿遍秋半。烟树满城南,玻璃皱,消得酒痕风软。从来此地,少陵一一经行惯。草堂路转。奈寒碧千畦,浣花人远。
春风小市青羊,记水叶晴丝,酒旗双燕。劫外奉诚园,重来梦,红剩海棠香畹。归鸦领月,过江人是新亭伴。水风闻碾。知别后溪光,何年重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南浦·中秋泛舟浣花溪》是一首由清末近现代初词人赵熙创作的词。这首词不仅体现了赵熙深厚的文学造诣,也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美景和历史文化的深厚感情。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词:

  1. 作者背景:赵熙(1867—1948年),字尧生,号香宋,四川荣县人。光绪十六年(1890年)进士,后授编修,转江西道监察御史,以抗直敢言著称清季。工诗、书、画,不填词。壬子(1912年)自沪归里后,六百日中,成《香宋词》三卷,自后绝不复作。

  2. 作品内容:词中“一水沁诗心,坐扁舟,天容绿遍秋半”,通过描绘秋季江水与天空相接的景象,传达了词人内心的宁静与诗意。“烟树满城南,玻璃皱,消得酒痕风软”则展现了浣花溪两岸的春意盎然,烟树之间仿佛能看见湖面的波纹如同玻璃般细腻,让人感到微风带来的舒适。

  3. 历史意义:在晚清的历史背景下,赵熙的创作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更蕴含着他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词中提到“少陵一一经行惯”,暗示了赵熙本人曾游历于名胜古迹,对文化传统的深刻理解与尊崇。

这首词不仅是一次对自然的描写,更是对赵熙个人情感和思想的抒发。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词人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