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州寺夜

任西风、吹老旧朝人,黄花十分秋。自江程换了,斜阳瘦马,古县龙游。归梦今无半月,蔬菜满荒丘。一笠青山影,留我僧楼。
次第重阳近也,记去年此际,海水西流。问长星醉否,中酒看吴钩。度今宵,雁声微雨,赖碧云红叶识乡愁。清钟动、有无穷事,来日神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甘州·寺夜》是赵熙创作的一首近代词,表达了作者对于国事的忧虑和对个人节操的坚持。下面将从作品原文、背景信息和艺术特色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1. 作品原文
    任西风、吹老旧朝人,黄花十分秋。自江程换了,斜阳瘦马,古县龙游。归梦今无半月,蔬菜满荒丘。一笠青山影,留我僧楼。

  2. 背景信息

  • 创作时期:赵熙生活在清末民初,这一时期中国正处于动荡不安之中。他的词作往往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思想情感与时代责任感。
  • 词人生平:赵熙(1867——1948),字尧生,号香宋,四川荣县人。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诗人,擅长诗歌、书法和绘画。其诗篇“援笔立就,风调冠绝一时”,且在光绪十八年(25岁)高中进士,殿试列二等,选翰林院庶吉士。赵熙以其卓越的文学才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闻名于世。
  1.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赵熙通过《甘州·寺夜》表达了一种对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词中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既有对历史沧桑的深刻感慨,又有对未来命运的深深忧虑。
  • 主题思想: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赵熙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词中的“黄花十分秋”象征着国家的凋零与衰败,而“青山影”则寓意着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 艺术手法:赵熙在《甘州·寺夜》中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如对比、象征、借景抒情等,使得整首词充满了哲理性和感染力。

《甘州·寺夜》作为赵熙的代表作品,不仅展现了其卓越的文学才能,更深刻地体现了他对时代的思考和对民族未来的忧虑。这首词不仅是赵熙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整个中华民族历史命运的一次深刻反思。对于研究中国近代文学史的人来说,《甘州·寺夜》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