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姝媚题休庵《秋雁词》卷。休庵姓邓名鸿荃,字雨人,清观察使,工词,词人王半塘妹婿

西京如梦短。似金铜仙人,露盘辞汉。四壁成都,为五陵芳草,酒边肠断。故国骖鸾,魂一夜、簪山千转。庾信生涯,萧瑟江关,一声秋雁。
赢得中仙词卷。笑记曲箱中,可收田券。按拍花前,赖小红知己,玉箫春暖。我亦愁乡,嗟半世、齐谐同传。若问虚名身后,嵇康性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三姝媚题休庵<秋雁词>卷》是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的一首词。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

这首词是纳兰性德为好友王半塘所赠之《秋雁词》写的题辞。王半塘即王士禛,是当时著名的文人,两人交情甚好。王半塘以工于诗词、书画著称于世,纳兰性德在诗作中曾称他“才大如海”。

《三姝媚》是纳兰性德的代表作之一,此词上片写秋天景象,下片抒发感慨之情。首句“秋色连波”,用杜牧诗意,形容湖光秋色,一望无际。二句“远岫出林”四字写出了一幅深山层峦叠嶂的秋色图景,其中“出”字用得尤为精当,写出了远山峰峦仿佛是从林中走出的意境,极富画面感。接着,词人写到“碧水环村路”,这是对前面所写的山色作了进一步衬托,突出了村边小路的曲折蜿蜒和周围的环境。最后两句“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则是将整个画面定格在秋日黄昏时分。这两句词不仅写出了秋日黄昏时分的景色,更通过“秋阴”、“霜飞”等意象,表达了词人内心的愁苦与寂寥。

这首词是一首描写秋天景物的佳作,词中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景观,如“秋色”、“远岫”、“碧水”、“枯荷”等元素,通过这些元素,词人展现了一个宁静而又充满哀愁的秋日场景。同时,词中还融入了作者的个人情感,如“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一句,既体现了词人在秋天时的忧郁心情,也展示了他对自然美景和季节变化的敏感与热爱。

这首《三姝媚题休庵<秋雁词>卷》是一首富有艺术魅力的作品,它成功地将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相结合,展现了词人的才华与情感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