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青游清明,用王晋卿韵

明日花朝,今朝百花晴晓。纸钱飞,秧水霁,山山啼鸟。
爱俊影,新裁凤皇绫子,溪上夹衣齐照。一碧烽烟,满茫茫十洲三岛。
事万种,愁肠先绕。上河图,春社醉,新亭人少。梦未稳,明年海棠红候,惟有杜鹃知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踏青游清明,用王晋卿韵”是一首描写清明节日踏青游玩的词,由清朝词人赵熙所作。以下是对该词的具体介绍:

  1. 作者背景
  • 基本信息:赵熙(1867—1948年),字尧生,号香宋,四川荣县人。他是清末近现代初著名的词人,工诗、书、画,不填词。他的词作在当时颇具影响力,尤其是在清季以其直言敢谏著称。
  • 文学成就:在光绪十六年(1890年)中进士后,赵熙曾担任编修,转任江西道监察御史,因其抗直敢言而闻名于清季。他的作品以诗歌为主,但同时也有词和书画作品。在壬子(1912年)自沪归里后,他在六百日中完成了《香宋词》三卷。
  1. 诗词原文
  • 原文节选:“明日花朝,今朝百花晴晓。纸钱飞,秧水霁,山山啼鸟。爱俊影,新裁凤皇绫子,溪上夹衣齐照。”这是赵熙创作的《踏青游·清明,用王晋卿韵》中的一句,表达了清明节日自然景色的美丽以及人们对春天到来的期待感。
  1. 创作背景
  • 社会环境:赵熙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面对国家的危机和个人的困境,他通过文学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他的词作往往带有强烈的社会批判色彩和忧国忧民的情感。
  • 个人经历:赵熙的一生充满起伏,早年因直言敢谏而知名,晚年则因政治原因受到排挤。这种复杂的人生经历反映在他的文学作品中,既有对时代变迁的感慨,也有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1. 艺术特色
  • 抒情手法:《踏青游·清明,用王晋卿韵》采用了传统的抒情手法,通过对景物的描绘传达出诗人的情感和哲思。词中不仅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无常和时光流转的感慨。
  • 语言风格:赵熙的词语言简洁明快,富有音乐性。他的词作通常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
  1. 文化价值
  • 历史意义:赵熙的这首词不仅是其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清末民国时期文人对于传统文化的一种继承和发扬。它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氛围,具有一定的历史研究价值。
  • 艺术影响:《踏青游·清明,用王晋卿韵》作为赵熙的代表作之一,在中国古典诗词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它的艺术成就不仅体现在技巧上,更在于其所表达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广度。

赵熙的《踏青游·清明,用王晋卿韵》不仅是一首描写清明节景的词作,更是一首蕴含着深厚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诗词的魅力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