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金秋分月夜

秋色中天,乍数虬签又平列。正小园金粟,霏霏染袂,西风瑶井,萧萧鸣叶。回想春分节。桃花下,夜深醉月。从今后,客枕如年,照影嫦娥定头白。
何限征人,千山摇梦,腥吹战场血。念玟砧香杵,红灯如豆,刀镮马策,青丝成雪。千种心头苦,凉蛩外,向谁细说。何堪念,往日秋分,汉嘉浮翠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一寸金·秋分月夜》是一首描绘深秋夜晚景色的古典诗词。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

  1. 作者介绍:《一寸金·秋分月夜》的作者是清末至民国时期的诗人赵熙。他的生平和创作在当时有着重要的地位,尤其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2. 诗词原文及其鉴赏

  • 原文为:“秋色中天,乍数虬签又平列。正小园金粟,霏霏染袂,西风瑶井,萧萧鸣叶。”。
  • “秋色中天”意味着秋天的天空高远、明亮,象征着成熟与收获;“乍数虬签又平列”则形容了秋季植物随风摇曳的景象。
  • “正小园金粟,霏霏染袂,西风瑶井,萧萧鸣叶”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的细节:金黄的落叶随风舞动,西风吹过,发出沙沙响声。这些景象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而宁静的画面。
  • 诗中的“回想春分节。桃花下,夜深醉月”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春分节时,桃花盛开,而夜晚沉醉于月光之中。
  • “从今后,客枕如年,照影嫦娥定头白”反映了诗人对未来岁月的感慨,以及自己像玉兔一样随着时光流逝逐渐变老。
  1. 主题思想
  •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以及对人生短暂和变迁的感慨。通过对秋天景象的细腻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时间流逝的深刻体悟。
  • 诗中也蕴含着一种对过往时光的留恋,以及对青春消逝的无奈感叹。这种情感在中国古代诗歌中颇为常见,反映了人们对生命、时间和自然的深刻思考。
  1. 艺术特色
  • 《一寸金·秋分月夜》的艺术表现力十分丰富。通过使用如“金粟”、“霏霏”、“萧萧”等词汇,诗人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充满生机而又带有一丝哀愁的秋夜景象。
  • 诗的结构清晰,由景入情,由物及人,层层推进,使得整首诗既具有画面感,又富含深刻的哲理意味。

《一寸金·秋分月夜》不仅是一首描写秋夜美景的古典诗词,更是一首蕴含丰富情感和哲思的作品。它展现了赵熙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和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和哲学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