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阶咽雨,草阁延秋,夜深人似枯僧。梅子黄时,居然四壁蛩鸣。回栏凤仙花发,变井梧落叶无情。孤灯里,念鹊巢卜岁,雁字知兵。
历历美人名士,诉青春薄命,一样平生。燕子红楼,为卿长叹漂零。前身溧阳仙尉,到白头还做兰成。吟正苦,柝凄凄遥应数声。
声声慢 · 补衲庵闻蟋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赵熙的《声声慢·补衲庵闻蟋蟀》是一首具有浓厚时代色彩的词作,其通过对秋雨黄昏萧瑟景象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反映了类似时代许多国破家亡孀居妇女的共同感受。
赵熙是一位工诗、书、画的清末近现代初词人,他不仅在词作上有所建树,而且在书法和绘画领域也颇有成就。他的词作风格独特,不填词而是以白描手法和口语直接描绘内心情感。《声声慢·补衲庵闻蟋蟀》便是这种风格的体现,全词从头到尾几乎全是写景,而“一切景语皆情语”。这种用景物来表达感情的方法,既含蓄委婉又层次分明,展现了作者丰富的感情内涵。
赵熙的这首词通过铺叙景物创造引愁思的环境和意象,全词从头到尾,几乎全是写景,而“一切景语皆情语”。这种用景物来表达感情的方法,既含蓄委婉又层次分明,展现了作者丰富的感情内涵。此外,历代还称赞起调连用七对叠字,不但声韵优美,而且表现了感情活动的层层深入和变化,并起到了统领全篇的统率作用。
赵熙的创作生涯中,他经历了从进士到御史再到归乡后不再创作的心路历程。他在六百日中完成了《香宋词》三卷,但此后再未创作。这种经历使得他的词作更加深刻地反映了个人的情感体验和社会背景的冲突。他的这首《声声慢·补衲庵闻蟋蟀》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声声慢·补衲庵闻蟋蟀》不仅是赵熙个人的词作,也是清末近现代初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的一个缩影。它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绘,表达了那个时代许多国破家亡孀居妇女的共同感受,同时展现了赵熙独特的个性和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