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 · 题香草簃辛亥书后,淮海韵

无名风浪,全家兵火,滔天四壁横流。千犬吠声,三巴度劫,承平自此长休。身世付扁舟。正小桃迎客,花外天游。梦醒良痴,一肩担尽古今愁。山窗净洗双眸。
笑蚕丛地隔,蠹粉香留。高谊太邱。馀生上海,凭它天下阳秋。红日射潮头。恐国门东望,人瞰雠犹。藏作名山信史,麋鹿待长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望海潮·题香草簃辛亥书后,淮海韵是清代文学家纳兰性德的作品。该作品为《词苑丛谈》中的“卷四”收录的一首七言律诗,创作于乾隆五十年(1785年)春末夏初。

此诗以写景为主,描绘了一幅春天江南景色图。首句“望海潮”三字,便点明时令,并暗寓作者对故乡的眷恋。次句起笔即从海上写起,“潮生潮落”,是海的特征。接下去,诗人由远及近,写眼前之景:“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荷短长亭。”这里,诗人把满眼的绿色,比作“垂垂重”(垂下的柳条),而将五色荷花与亭台楼阁联系起来,使景物更加生动鲜明,更显娇妍可爱。“绿杨”“新荷”,“垂垂重”等词语,既写出江南水乡的柔媚,又写出了作者的欣喜心情。

诗人又写到“红杏褪衣”的景色,“花谢”二字,既是实写,又含有虚笔。因为“红杏褪衣”是早春的景色,所以用“花谢”来概括,就非常恰当、妥贴。这样不但使画面色彩更加鲜艳,而且给人以美好的联想。

然后诗人写到“山寺钟鸣昼已昏”,这是说日已偏西了。接着诗人写自己的心情,“一枕小窗浓睡”,说明诗人已经入睡。“梦入”两句写梦境,“觉来幽恨谁分付”。意思是说自己醒来后,梦中的情景,不知是谁给分派下来的。“小窗”句承上启下,“浓睡”句过渡自然,“梦”字收束全篇,余韵悠然不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