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袅娜

怪东风无力,总荡愁边。吹作雪,软于棉。一条条、绾定万丝千缕,非花非雾,情海漫漫。绿鸟吴音,黄骢征曲,欲挽生涯难上难。拾翠佳人洗眉黛,一鞭游子怨关山。
知有宫莺噪起,衔来忽溜,未央事、密爱轻怜。金堤上,玉台前。春魂一样,离恨千般。薄命三生,碎池萍叶,离魂双醉,秋苑榆钱。年年飘转,便成球成队,风流因果,不算团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东风袅娜》是清末近现代初诗人赵熙创作的一首诗歌,该诗作描绘了东风无力、总荡愁边的意象,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种情感和场景。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析:

  1. 诗歌主题与内容
  • 情感表达:赵熙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一种复杂的情感纠葛,通过描写东风无力,总荡愁边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和爱情的深刻感慨。东风作为春天的象征,被赋予了某种无法把握的力量,这既是一种自然现象,也暗喻着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无力。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引发了读者对于生命、爱情、离别等普遍话题的共鸣。
  • 象征意味:诗中的“吹作雪,软于棉”形象地表达了东风温柔而有力的特质,它既能吹散忧愁,又能温暖人心。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东风的双重作用,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感受。东风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其存在本身就具有一种神秘感,使得整首诗弥漫着一种朦胧美。
  • 场景描绘:诗中还描写了绿鸟吴音、黄骢征曲等场景,这些元素不仅增加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也使得整个诗歌的画面更加丰富多彩。通过对这些细节的精细描绘,诗人成功地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情感和意境的世界,让人们在欣赏文字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氛围。
  1. 作者背景
  • 文学成就:赵熙(1867—1948),字尧生,别号香宋,四川荣县人。他是清朝光绪十八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后转官监察御史,有着正直的名声。在民国时期退居荣县,主要从事读书吟咏等活动,他的诗词书法在当时都受到了极高的评价,并留下了《赵熙集》传世。
  • 艺术风格:《东风袅娜》作为赵熙的作品,体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诗歌往往以简练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情感,善于运用象征手法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在这首诗中,赵熙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东风的形象,并将其与个人的感情体验相结合,从而创造出了一种既有美感又充满哲理的艺术效果。
  1. 诗歌结构与形式
  • 韵律与节奏:《东风袅娜》在诗歌形式上具有一定的韵律美。诗中的句子结构严谨,每句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这种韵律的使用不仅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也使得整体阅读体验更为和谐愉悦。
  • 意象运用:在结构上,这首诗采用了传统的起承转合结构。诗中的每个部分都有明确的主题和意义,从东风的无力到感情的抒发,再到景物的描绘,最后回到东风的象征意义,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循环,使得诗歌的结构层次分明,富有逻辑性和深度。

《东风袅娜》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诗歌,也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这首诗可以看出赵熙在文学创作上的深厚功力及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同时,这首诗也启示人们在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复杂情感时,应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用诗意的眼光去审视世界,寻找生活中的小美好和心灵的平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