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 · 水烟

金壶翻浪,瑶草炊香,松风涧水声声。小注芳茸,春纤缕缕团成。烟涛化为一气,妙天然水火相生。微倦后,似一瓯花乳,春夜瓶笙。
装在闺绣袋,乍琵琶一样,斜抱云屏。玉箸圆齐,小鬟催唤娇鹦。清芬妙于花气,过来风吹出红樱。消魂味,愿供它茶罢酒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声声慢·水烟》是一首词,由邓潜创作。该词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江南水乡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向往。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词:

  1. 词作原文
    新装绣袋,碎撚绦丝,呵来檀口香生。注水无多,相煎细火星星。琵琶误谁挥手?迸寒涛乍破银瓶。如兰气,笑袖中金管,吹出无声。
    好是

  2. 词作背景与作者

  • 邓潜(约1574年—1639年),字静山,号青莲居士,广东番禺人。他是清朝初期的著名文学家和书法家,擅长诗词歌赋,尤其以词闻名。他的词作多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个人情感,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1. 词作艺术特色
  • 意象丰富:该词通过“新装绣袋”、“碎撚绦丝”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古典美的氛围。同时,“檀口香生”、“寒涛乍破银瓶”等意象,又展示了一种清新脱俗的美。
  • 情感深沉:词中的“琵琶误谁挥手”,表达了一种无奈和哀伤的情绪,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
  • 结构紧凑:全词采用传统的七言词格式,句式整齐,节奏明快,体现了邓潜严谨而不失灵动的创作风格。

《声声慢·水烟》不仅以其优美的词句和深邃的情感赢得了读者的喜爱,也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造诣。对于喜爱古代文学的朋友来说,这首词无疑是一个不可多得的鉴赏对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