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字令石缸

石函双斛,就偷他一片,碧天无迹。巧匠琢成山骨瘦,恰好紫藤安置。小泡浮花,四围生藓,渐染沙虫腻。么鬟亲舀,井华亲汲亲洗。
一寸二寸之鱼,于中唼唼,便沧溟万里。静极夜凉秋更远,收得恒星在底。半载渝州,一沤书屋,笑我江湖气。将归何事,断瓢思注春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百字令》是赵熙创作的一首词,描述了家中庭际石缸的景象。赵熙(1867—1948年)是近代的诗人、书家和画家,四川荣县人,他的作品在清末近现代初颇具影响力。

赵熙的《百字令》描绘了家中庭间的石缸之美。这首词以简洁的文字捕捉到了石缸的自然之美,展现了巧匠对自然形态的巧妙模仿。诗中通过“碧天无迹”、“巧匠琢成山骨瘦”等句展现了石缸的形状与构造。同时,“小泡浮花”、“四围生藓”等细节描绘了石缸周围环境与生长的苔藓,使得石缸与周围景致融为一体。

从艺术价值角度来看,赵熙的《百字令》不仅展示了精湛的技艺,也体现了他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词中“一寸二寸之鱼,于中唼唼,便沧溟万里。”表达了一种超越物质的意境,将鱼在其中自由游弋的景象与辽阔的海洋相联系,展现了词人深邃的审美情感和高远的艺术追求。《百字令石缸》作为赵熙众多文学作品中的佳作之一,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至今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百字令石缸》不仅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美的词,更是一种艺术和文化的体现。它不仅是赵熙个人创作风格的展现,也是近代文人对自然界观察和审美能力的集中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诗歌的魅力及其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