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子三年别,归来哭寝门。
遗孤不解痛,老母独招魂。
压众才无敌,成仙位自尊。
墓碑书选士,穷死亦君恩。
哭杨子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哭杨子载》是清代诗人蒋士铨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作于蒋士铨与杨子载的三年别离之后,展现了诗人对故人的深切怀念和对生命无常的哀叹。诗中通过描绘离别的场景、家庭的悲愁以及个人的境遇,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杨子载的深情及对生活的感悟。以下是这首诗的介绍:
作者简介:蒋士铨,字季仁,一字心余,号南屏,又号药亭,晚年自号藏园老人,江苏无锡人。他是明代后期著名的文学家,也是清代初期的重要文人之一。他的诗歌风格独特,语言简练,情感真挚。
诗词原文:《哭杨子载·与子三年别》全文如下:“与子三年别,归来哭寝门。遗孤不解痛,老母独招魂。压众才无敌,成仙位自尊。”
诗词赏析:此诗首句“与子三年别”,直接点明时间背景和原因——三年前与杨子载的离别,为下文的悲伤情绪埋下伏笔。接下来,“归来哭寝门”,表达了诗人回到家乡后,面对亲人悲痛的场景,无法抑制自己的情感,只能在自己的家门下哭泣。接着两句“遗孤不解痛,老母独招魂”,进一步描绘了杨氏家族在这场悲剧中的无助和痛苦。最后两句“压众才无敌,成仙位自尊”,虽然表面上看似赞美杨子载的才华和成就,实际上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英雄末路的感慨。
情感表达:这首诗通过对杨子载生前才华和死后哀伤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杨子载深厚的感情和对其命运的同情。同时,也反映了作者自身对于人生和世界的深刻思考。
《哭杨子载》不仅是一篇充满情感和艺术魅力的文学作品,也是蒋士铨对人生、友情和家族的一种深沉表达。读者在阅读这首诗时,不仅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波动,还能从中领悟到人生的哲理和艺术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