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段子早春忆别

东风吹彻。破轻黄画檐柳色。落梅如雪砌空阶,寒窗寂寂。
记当年,歧亭分手心如裂。罗衫常得啼痕湿,别恨离愁脉脉、和谁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三段子·早春忆别》是清代蒋纫兰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早春时节的景色和作者内心的离愁别绪。以下是对《三段子·早春忆别》的介绍:

  1. 作者介绍
  • 蒋纫兰,字秋佩,清代嘉善人,清康熙时人,适钱氏,为刺绣之余,其诗词造诣颇深。她的性情洒脱,有谢道韫遗风,著有《鲜洁亭诗余》一卷。
  1. 诗词原文
    东风吹彻。破轻黄画檐柳色。落梅如雪砌空阶,寒窗寂寂。记当年,歧亭分手心如裂。罗衫常得啼痕湿,别恨离愁脉脉、和谁说。

  2. 赏析

  • 景致描写细腻:诗中的“东风吹彻”与“破轻黄画檐柳色”营造了一个早春清晨的氛围,通过“破轻黄”“画檐柳色”,传达出了春天来临的清新气息以及季节更迭的自然美。
  • 情感深沉:诗句中“落梅如雪砌空阶,寒窗寂寂”不仅描述了环境的冷清与寂寞,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忧愁。这种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在特定时刻的孤独感。
  • 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蒋纫兰身为清代的文人,其作品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情感经历,也折射出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三段子·早春忆别》的创作背景及其蕴含的文化元素,为研究清代文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 艺术风格与技巧:此诗在艺术上追求简洁而深刻的美感,语言优美而不失真挚,体现了古典诗词的韵味。诗中运用了诸多修辞技巧,如拟人化、意象的叠加等,使得诗歌层次丰富,意味深长。

《三段子·早春忆别》不仅仅是一首普通的词作,它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不仅可以领略到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与精神世界,还能深入理解中国传统诗词的魅力与美学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