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洪昉思

垂堂高坐本难安,身外鸿毛掷一官。
独抱焦桐俯流水,哀音还为董庭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赵执信的《寄洪昉思》一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政治失意和人生挫折的感慨。赵执信,字伸符,号秋谷,生于1662年,卒于1744年,祖籍益都(今山东淄博),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和学者,以直言敢谏而著名。这首诗作成于他因弹劾事件被革职后,反映了他的心境和对友人的思念

赵执信的诗歌风格独树一帜,他主张“文意为主,言语为役”,强调诗文的内在意义而非形式上的华丽。在《寄洪昉思》中,诗人通过对比自己与董庭兰的身份地位,表达了对友人政治遭遇的同情以及对自己处境的反思。诗句中的“垂堂高坐本难安,身外鸿毛掷一官”暗示了赵执信自身在政治上的无奈与挣扎。而“独抱焦桐俯流水,哀音还为董庭兰”则形象地描绘了赵执信孤独的处境和他内心的哀愁。

赵执信的政治生涯颇为坎坷,在短暂的一生中多次因直言进谏而被贬谪或免职。他在二十五岁升为右春坊右赞善兼翰林之后,由于在佟皇后丧葬期间观看戏剧《长生殿》并发表不当言论,最终被劾革职。这一历史背景深刻影响了赵执信的创作态度和诗歌主题。在他的诗歌中,常常可以看到对权力斗争、官场险恶的反思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赵执信一生不仕,晚年徜徉林壑之间。这种生活选择不仅体现了他的隐逸情怀,也使他有机会更深入地思考人生和社会的各种问题。在隐居期间,他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诗文,其中就包括《寄洪昉思》这首诗。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赵执信的人生哲学和艺术追求。

赵执信的《寄洪昉思》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诗歌。它不仅展示了诗人对政治失意和人生挫折的深刻感悟,也反映了他对友情和文学创作的珍视。这首诗作为赵执信作品中的佳作之一,值得读者细细品味和深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