篱菊呈家大人

秋光何澹荡,黄菊满篱东。
瘦影安排静,幽香点缀工。
霜华延令色,晚节傲清风。
独有陶彭泽,吟诗逸兴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篱菊呈家大人》是一首清代的诗歌,作者是蒋佩玉。这首诗描绘了菊花在秋日中的美丽景象以及诗人对陶渊明的敬仰之情。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的各个方面:

  1. 作者介绍与创作背景
  • 作者生平:蒋佩玉是清代著名的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受到后世的广泛赞誉。
  • 创作时间:据记载,蒋佩玉是在清建寅初年创作的这首诗,当时他尚且只有十二岁。
  • 创作目的:此诗的创作很可能是为了寄予京城中的亲人,表达他对远方家人的思念和对生活美好事物的赞美。
  1. 诗歌原文及赏析
  • 原文内容:《篱菊呈家大人》这首诗以“秋光何澹荡,黄菊满篱东”开头,生动地描绘了菊花盛开的景象。接着,诗人通过对菊花的瘦影安排和幽香点缀的描述,展现了菊花独特的美。
  • 艺术手法:蒋佩玉在这首诗中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如拟人化、比喻等,使得整首诗富有诗意,给人以美的享受。
  • 情感表达:诗中的“晚节傲清风”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的敬仰之情,以及自己不随波逐流的高洁品格。
  • 文化内涵: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窥见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化修养,同时也能感受到他们对自然美景的独特感悟和审美追求。
  1. 文化价值与社会影响
  • 文化价值:这首诗作为清代诗词的一种,反映了当时文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追求,对于研究清代诗歌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社会影响: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这首诗不仅传递了作者的个人情感,还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读者的情感和审美观念。

《篱菊呈家大人》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种文化象征。它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艺术才华,也反映了清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世界。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