夙有云雷愿,今传第一声。
为霖元旦始,造物及时鸣。
鼓动乾坤力,经纶化育情。
震聋兼发聩,馀泽荫苍生。
辛亥1911年履端闻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辛亥年履端闻雷》是清末民国初赵元安创作的一首诗,该诗体现了作者对时局的深刻感受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作者简介:赵元安(1856~1927),字文徽,号一山,又号益山、剑楼,祖籍漳州漳浦,高祖父于乾隆年间来台从事贸易,父德兴公早逝,自少仰给于舅氏,及长追随宿儒赖宏习诗文,三十岁中秀才,翌年乡试不中,遂绝意仕途,潜心于岐黄之术,并设帐授学于家。
诗歌原文:夙有云雷愿,今传第一声。为霖元旦始,造物及时鸣。鼓动乾坤力,经纶化育情。震聋兼发聩,馀泽荫苍生。
诗歌解析: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强烈的视觉冲击描绘了新年伊始的第一声雷鸣,象征着新的力量和生机的注入。“为霖元旦始,造物及时鸣”表达了诗人对于新的一年的期望与祝福,希望这一年能够带来丰收和繁荣。“鼓动乾坤力,经纶化育情”则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力量的敬畏以及对人间疾苦的关怀。“震聋兼发聩,馀泽荫苍生”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力量对于普通百姓生活的积极影响,使得广大民众都受益匪浅。
艺术特色:《辛亥年履端闻雷》在形式上采用了传统的五言律诗形式,语言简洁而富有力量,具有很强的画面感和感染力。在内容上,这首诗通过对新年第一声雷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愿景和个人对于社会责任的担当。
历史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清末民国初年,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变革和动荡的时代。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于时代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待。
《辛亥年履端闻雷》不仅是一首表达作者个人情感和思想的作品,也是中国近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篇章。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了解当时的历史环境和文化氛围,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对国家、社会的深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