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兰女史唤阿英,皓齿明眸最有情。
吹竹弹丝饶妩媚,携云握雨大宁馨。
怜他痴绝颠鸾凤,顾我缘悭隔死生。
底事音容尚如昨,奈何回溯不分明。
忆阿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忆阿英》是一首由赵元安所创作的诗。这首诗作于清末民国初年,展现了诗人对一位名为阿英的女性的深情怀念。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和意义:
作者简介:赵元安(1856~1927),字文徽,号一山或益山,又号剑楼,祖籍漳州漳浦,后来移居至台湾板桥。他出生于一个文化气息浓厚的家庭,父亲早逝,他早年便跟随舅氏学习诗文,并致力于岐黄之术,教授家学。
诗歌原文:在《忆阿英》中,赵元安通过简洁而富有韵味的语言,勾勒出阿英的形象。诗句“芝兰女史唤阿英,皓齿明眸最有情”描绘了阿英的美丽与聪慧。接着,“吹竹弹丝饶妩媚,携云握雨大宁馨”表达了她多才多艺且充满魅力的一面。
诗歌主题:这首诗不仅仅是对一个人物的描写,更是赵元安对于革命文艺运动先驱者阿英的深刻回忆和情感寄托。阿英不仅在艺术上有所成就,更在革命事业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历史背景:赵元安生活在清末和民国初年,这个时期中国社会动荡不安,文学界亦经历了深刻的变革。阿英作为革命文艺运动的先驱,她的努力为后来的革命文艺发展奠定了基础。
艺术价值:《忆阿英》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成为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佳作。其语言简练而不失深意,形象生动又富含哲理,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卓越的创作才能。
《忆阿英》不仅是对个人的回忆,也是对那个时代文艺变革的一种回顾。它通过赵元安的笔触,让读者得以窥见清末民初的文化风貌和革命精神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