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 秋燕

禁秋翠羽,恁凄凉、犹恋曾巢阿阁。剪剪荒云来又往,倦柳衰荷城郭。电络灯竿,差池欲上,愁认秋千索。天涯如此,奈何归计迟暮。
最是淡霭残晖,衣单竹冷,特逗人情恶。软语风樯相劳苦,还共殊方栖托。迟日妆楼,微飔筝院,梦浅浑忘却。烟昏雨晓,啅枝慵伴寒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念奴娇·秋燕》是刘永济所作的一首词。此词通过对秋燕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过往时光和美好记忆的怀念之情。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词的内容、艺术特色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 诗词原文
  • 首节:禁秋翠羽,恁凄凉、犹恋曾巢阿阁。
  • 次节:剪剪荒云来又往,倦柳衰荷城郭。
  • 末节:电络灯竿,差池欲上,愁认秋千索。
  1. 词作背景
  • 刘永济,湖南新宁人,著名古典文学家。毕业于清华大学语文系,历任沈阳东北大学教授、武昌武汉大学教授兼文学院院长、浙江大学、湖南大学及武汉大学语文系教授等职。他晚年更名微睇室、诵帚庵。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词中“剪剪荒云”、“倦柳衰荷”等意象生动描绘出秋天的荒凉与萧瑟,同时通过“秋燕”这一主体,寄托了作者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与留恋。
  • 情感表达:词人借秋燕之眼,表达了对过去美好生活的追忆与哀愁,以及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无奈感慨。
  1. 历史影响
  • 该词作为古典文学的一部分,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它展示了词人在古典文学领域的创作才能,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风貌和人们的情感世界。
  1. 文化价值
  • 《念奴娇·秋燕》不仅展现了词人深厚的文学功底,还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然观和生命观。通过对自然的描绘,折射出人的内心情感和社会现实,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研究意义。
  1. 现代应用
  • 在现代,《念奴娇·秋燕》依然被广泛引用和传颂,成为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文献之一。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为现代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刘永济的《念奴娇·秋燕》是一首充满深意的古典词作。它不仅展现了词人的文学才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还传达了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哀愁。无论是从文学角度还是从历史文化角度来看,《念奴娇·秋燕》都是一部值得深入研究与欣赏的作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