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平乐慢乙酉重九

淡日疏林,乱烟蓑草,摇落万感秋蓬。荆棘铜驼,废宫仙掌,江山梦断重逢。
念直北关河壮阔,东海烟涛浩渺,筹边定策,何人啸虎生风。
际此凭高眺远,无限事,缥缈入孤筇。
胜朋佳侣,春城夏国,花月英游,歌笑欢丛。都付与、流红逝水,粘粉轻泥,那更爰居去后,辽鹤归来,城郭人民历劫空。
浮世幻多,高情易损,千古贤豪,但有渊明,醉倒东篱,南山照眼葱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西平乐慢·乙酉重九》是近现代诗人刘永济的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刘永济,字叔子,近代著名诗人、文学理论家。其作品多以深沉的历史文化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
  1. 作品原文及解析
  • 首联“淡日疏林,乱烟蓑草,摇落万感秋蓬。”:此句描绘了一个淡雅宁静的秋日景象,透过稀疏的阳光、飘散的烟雾和随风摇曳的蓑草,传达出一种萧瑟与凄凉之感。
  • 次联“荆棘铜驼,废宫仙掌,江山梦断重逢。”:通过描述被杂草掩埋的古铜骆驼和废弃的宫殿,表达了历史的沉沦与国家的衰败,暗喻着对过去盛世的追忆与现实的失落。
  • 颈联“念直北关河壮阔,东海烟涛浩渺,筹边定策,何人啸虎生风。”:这里展现了辽阔的地理景观和深远的战略考量。诗中通过对北方边疆的描写,表达了对国家未来命运的关切和对英雄人物的期待。
  1. 主题与象征
  • 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个人对于国家兴衰的感慨,也蕴含了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在诗歌的形式上,采用了传统的词牌“西平乐慢”,这种形式往往用以表达深沉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使得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诗中“淡日”、“乱烟蓑草”等自然景观与历史遗迹的交织,构建出一个既具画面感又富于哲理的意境。这种意象的运用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语言风格:刘永济的语言简洁而富有张力,通过对景物的精细描绘和对情感的深入挖掘,使整首诗充满了深沉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1. 历史意义
  • 这首诗不仅是刘永济个人情感的一种抒发,更是对那个时代特定历史背景的艺术再现。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反思,它唤起了人们对于国家、民族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1. 后世影响
  • 作为现代文学作品的一部分,《西平乐慢·乙酉重九》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更在中国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西平乐慢·乙酉重九》不仅是一首充满历史情感和艺术美的诗歌,也是刘永济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相融合的产物。它展示了诗人深邃的思想情感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与思考,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深刻的历史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