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杖芒鞋笋箨冠,篱头缺处望烟峦。
半生可惜贫中老,万事何当悟后看。
瓶粟无多忧鹤瘦,春衣初试怯花寒。
无心收拾闲风月,煨芋焚香对懒残。
别墅留僧夜话
介绍
《别墅留僧夜话》是一首七言律诗,由明代诗人刘逢源创作。这首诗不仅在文学上具有很高的价值,而且在文化和历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
作品原文:“竹杖芒鞋笋箨冠,篱头缺处望烟峦。半生可惜贫中老,万事何当悟后看。瓶粟无多忧鹤瘦,春衣初试怯花寒。无心收拾闲风月,煨芋焚香对懒残。”
作者简介:《别墅留僧夜话》的作者刘逢源,字资深,号津逮,明末清初直隶曲周人。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还精通经史百家之学,尤其对星数河洛学有所涉猎。刘逢源的生活充满了动荡,他在江汉淮海间流离失所,其诗歌多流露出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感。他的诗集《积书岩诗集》便是这一时期思想感情的真实写照。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许多文人墨客都面临着生活困境和精神压力。刘逢源通过自己的诗作表达了对这种状况的无奈与抗争。诗中的“竹杖芒鞋”和“笋箨冠”等意象,不仅描绘了诗人简朴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物质贫困的淡然态度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文学价值:这首诗在艺术上有着鲜明的特色。首先,它采用了传统的七言律诗形式,规整的对仗工整而富有韵律感,展现了古典诗词的美学魅力。其次,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哲理思考,如“烟峦”、“鹤瘦”和“花寒”等,既形象生动又寓意深远。
文化意义: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别墅留僧夜话》反映了明代末期的社会现实和文人的心态变化。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人生境遇的思考,诗人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困境的深刻感悟。这种文化传承的价值,使得这首诗不仅仅是一首诗词,而是承载着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载体。
《别墅留僧夜话》不仅是明代文人刘逢源诗歌创作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人的智慧和才情,还可以从中汲取对于生活、自然和社会的深刻启示。因此,学习和欣赏《别墅留僧夜话》,对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升个人修养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