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雁歌

江城霜信初闻鸿,昨日登高来北风。
菰芦萧萧野水阔,潇湘天尽秋云空。
兰钗小妇夜幽苦,残月楼中弦自语。
盛年孤艳空闭帏,玉颜不及南飞羽。
近闻湖海矰缴多,高飞冥冥愁奈何。
长林乔枝不可择,笑看燕雀纷投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白雁歌》是一首源自古代的诗歌作品,它以雁为象征,通过雁的形象传达了诗人对于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忧虑。这首诗歌在唐代大诗人李白的笔下,展现了胡雁鸣叫失群,霜雪中的悲惨遭遇,以此比喻人生的坎坷,反映了古代文人的忧患心态。下面将详细介绍文学作品:

  1. 诗歌背景:《白雁歌》的创作背景是在唐宋时期,这个时期的中国正经历着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诗中的“白雁”意象也因应时代的变迁而发生了转变。在南宋灭亡之际,江南广泛流传的政治谶谣《江南谣》中,“白雁”被赋予了思乡念国的情感意蕴,预示着南宋王朝即将覆灭的命运。

  2. 诗歌内容与主题解读:《白雁歌》通过对北风的描绘,形象地表现了蒙古军队南下的场景。诗中的“北风三起白雁来”,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变化,也寓意着元朝统一中国的大势已定。诗中的雁,不仅是候鸟,更是承载着诗人对家乡、亲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的载体。通过雁的形象,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个人情感的复杂体验。

  3. 艺术特色:《白雁歌》在艺术上具有鲜明的特色,其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传达出深刻的情感和哲理。李白的这首诗不仅在形式上继承了传统诗歌的韵律美,更在内容上展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感悟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白雁歌》作为一首具有深厚历史背景和丰富文化内涵的文学作品,不仅展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现象的独特理解和深刻感受,更通过“白雁”这一意象,传递了诗人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这首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相关推荐